首页 > 即时报道 > 浏览文章

欧时:从“中国城”到“中国节” 见证华人变迁

作者: 日期:2018年12月09日

  新时社网9月21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19世纪中期,第一批华人移民远赴欧美寻求生计。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人远赴他乡,各地的“中国城”(唐人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几十年来,“中国城”不但让华人有了家的感觉,也成为了展现中国最美的名片。如今,随着华人结构的改变,“中国城”正在向“中国节”过渡,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如今,新一代华人用自己的方式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资料图:英国伦敦唐人街张灯结彩。新时社记者 周兆军 摄 资料图:英国伦敦唐人街。新时社记者 周兆军 摄

  英媒:“中国城”卡在“时光隧道”里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称,几十年来,伦敦“中国城”的众多餐馆让西方食客品尝到了东方风味。然而在那些主打咕咾肉、点心的传统餐厅之间,突然冒出了一些新店铺,或销售冰淇淋筒,或销售日本风味的汉堡。

  英国房地产公司沙夫茨伯里首席执行官布里安•比克尔对此表示,如今的“中国城”已经“有点卡在时光隧道里了”。许多中餐馆都走的是菜量大、利润低、拼价格的路线。“这些餐馆总是驻足不前,而顾客们却有了变化,他们如今在寻找略为高端点的东西。如果他们还是老一套,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城’繁荣昌盛。”

  “中国节”如雨后春笋 德国要办最大“中国节”

杜塞尔多夫中国节上重庆的长嘴壶茶艺表演。(法国《欧洲时报》记者方勇 摄) 杜塞尔多夫“中国节”上重庆的长嘴壶茶艺表演。(法国《欧洲时报》记者方勇 摄)

  “中国城”逐渐走向衰落,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节日在欧美流行起来,每年中国传统新年之际,规模逐年扩大的嘉年华彩装大游行便体现着这种发展。同时,“中国文化节”、“中国时代节”、“中国狂欢节”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不但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也促进各地区与中国的合作。

  近日,名为“龙舞杜塞尔多夫”的“中国节”在德国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拉开帷幕。据悉,一年一度的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如今已举办了7届,每年吸引着3万多游客前往。

  由于各类“中国节”太多,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同处北威州、距离相近的科隆、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三个城市通过协商,决定发挥“集团优势”,整合“中国节”。

  第一届联合举办的“中国节”将于2018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2019年在科隆举办,2020年则在杜伊斯堡举办,此后依次轮流举办,新的“中国节”号称欧洲最大。“中国节”举办期间,北威州还将合作举办“中国商业与投资者论坛”等活动。

  德国各个城市纷纷表示,通过“中国节”让当地民众更加喜爱和了解中国文化,为促进双方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从“中国城”到“中国节” 改变的不仅是华人

 2017年2月5日,众人期盼的巴黎春节庆祝活动重头戏巴黎13区春节嘉年华彩妆游行隆重登场。(法国《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2017年2月5日,巴黎春节庆祝活动——嘉年华彩妆游行。(法国《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从“中国城”到“中国节”,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文化与语言上的障碍,“中国城”的华人更像是一个封闭的社团,在西方人眼中更像是一个难知究竟的谜。他们只知道这些华人虽然很能吃苦耐劳,但处事谨慎低调。

  如今,父母白手起家的艰辛变成了孩子在学校奋发努力的激励,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社会,他们的子女或孙子女如今更多的是医生、律师、高管。这虽然让“中国城”出现后继无人现象,但新一代华人更能用自己的方式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他们开始关注并且积极参与政治,与父辈相比,这群年轻人拥有更高的起点,具备与当地民众沟通交流的更强能力,因而能够登上更加广阔的舞台。此外,华人不再做“沉默的羔羊”,面对暴力与偏见,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选择为自身的安全与权利大声呐喊。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欧洲多国领导人也赴华谋商机,促进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于是乎,各地形式多样的中国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出,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影响欧美人的生活。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坝上风光
革命老区现代婚礼
独竹水漂
买个灯笼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