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动态 > 浏览文章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承效 小葫芦烙出“大世界”

作者: 日期:2019年06月19日

中国山东网潍坊10月23日讯(见习记者 孙小茹)当一个亚光黄皮儿滚圆肚儿的小葫芦,遇上一只笔头光亮的自制烙笔,经过烙画的师傅娴熟地烙、勾、画,随着一缕缕青烟升腾而起,便上演了一出巧夺天工的传奇,这便是葫芦烙画的魅力。

葫芦谐音 福禄 ,是吉祥的象征。转过街角,穿过街道,在潍坊市和平路与健康街路口西北角的 仁和轩 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人丁承效。

拜师学艺 潜心烙葫芦

走进工作室后,眼前便是琳琅满目的葫芦烙画作品,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轻巧灵动的小猫捕捉蝶、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语言清丽的古诗词,有传统的 福 、 禄 、 寿 、 喜 吉祥系列,也有金鱼、猛虎、牡丹、鸳鸯等动植物系列,还有八骏图、西游记插画等名作和影视作品系列 种类丰富,形象逼真,让人赞叹。

我从小就喜爱书画艺术,又深受父亲和四哥书画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坐定之后,丁承效慢慢讲述着他的创作经历。1979年丁承效以优异成绩考取潍坊市家具公司样品设计师。同年,参加潍坊市美术书法骨干培训班学习。深得张镜远、陈衍绪、高静、刘炳皓、张建时、张绍良等著名大师的精心辅导。

2000年丁承效去北京出差,偶遇一位老先生在葫芦上烙蝈蝈。他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和老先生交流起来,同时心里记下步骤和工具,想着自己回家试试。

说干就干!从北京回潍坊后,仿照这老先生的工具,丁承效从市场上买来调压器和电烙铁,用电炉丝作笔头,自己组装成了他的第一代烙画画笔。

心想着在纸上画和在葫芦上烙没多大区别,亲手一试才知道不是那回事。 丁承效说,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通过调节烙笔的温度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触葫芦烙画之后,为了能在葫芦上烙出好画,丁承效多次到江浙等地拜访烙画艺人,潜心学习烙画技艺。在之后创作过程中,丁承效对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不断完善,对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作品的艺术性在同行中愈显突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据丁承效介绍,要完成一副葫芦烙画,要经历一套繁琐的工序。首先要用铅笔把图案画在葫芦上,画好后用针型笔头的电烙铁勾线,勾线之后再用橡皮把图案擦掉,最后用扁型笔头的电烙铁润色。根据图案表现的不同,选择的烙铁笔也不同。

从接触烙画开始,丁承效便开始自制画笔。 一开始制作烙笔时经常遇到难题,后来经过他慢慢的摸索,不断改进也找着了门路。 丁承效向记者展示他三代烙画笔, 这是我现在用的烙画机,电子控制可以准确调温,而且隔热效果好,安全性也强,我现在只自己做笔头,比原来简单多了 。

丁承效强调烙画时电烙铁温度要较低一点,用力压,颜色能压到葫芦皮内部,烙画寿命就比较长久。否则颜色只能压到葫芦皮表面,虽然看起来外观很漂亮,但是短时间内就会褪色。就在这一按一压之间,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作品在丁承效的手中焕发出艺术光彩。

小葫芦 大讲究

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特点的葫芦决定着烙画的个性主题和图案,那么葫芦烙画对葫芦的选择上便很有讲究。选择烙画的葫芦最好是3年以上,时间越长的葫芦烙画效果便越漂亮,越有味道。刚开始丁承效自己种葫芦,但是品种单一,不能满足他创作需求,所以他便从网上找好葫芦产区去收集葫芦,经常往河北、山东、山西、天津等地方跑。

现在,丁承效基本上每年都去收葫芦,一年能收上万个。看着好的,便会全包下来,然后回来再慢慢挑。有时候也会带着创作的想法去专门挑选葫芦,之前还曾经专门从朋友那定购过外国葫芦。

丁承效指着桌上的一对鸭子形状的葫芦对记者说, 像这种就是人为固定造型让葫芦长成这个模样的,这样的葫芦称为 范制葫芦 ,这个钱袋葫芦、扁型葫芦、如意葫芦都是范制葫芦 。

规整 的亚腰葫芦、扁墩墩的南瓜葫芦、细长脖儿圆肚子的油锤葫芦,多年来,丁承效烙过的葫芦不计其数,但每一个都倾注了他浓浓的情感与心血。

不忘初心 坚持传承

从艺十几年以来,丁承效的葫芦烙画技术越来越娴熟,多项作品荣获大奖。其中烙画作品《神荼 郁垒》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八仙图》获得潍坊首届工艺美术节金奖、《十八罗汉》荣获2013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创新奖和2014年鲁王工坊杯,其本人也被授予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如今,丁承效从社会上已经收了五六名徒弟,并且他还把葫芦烙画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带进了潍坊聋哑学校,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并且潍坊聋哑学校专门成立了烙画班。

学生大多都有绘画功底,对烙画非常感兴趣,很多学生的作品在大赛中获奖。 丁承效自豪的对记者说。丁承效希望培养更多的葫芦烙画人,让葫芦烙画这项非遗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革命老区现代婚礼
江山如此多娇
【生命的赞歌】
棱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