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社评 > 浏览文章

社评/发掘爱国故事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日期:2022年10月23日

  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昨日从韩国空运回国,国家举行隆重的迎回仪式。两位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代表培侨,迎接英雄回家。他们在接受新时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最好的爱国教育,一定要继承先烈精神,以报国为己任”。其实在香港,在我们身边,不乏港人爱国的英雄事迹,需要尽快发掘整理存档,因为这是最实在、最生动的国情教育素材。

  七十多年前,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香港培侨中学有六十多名学生回国报效国家,其中二十多人参军奔赴前线,最年轻的只有十五岁。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奋战在不同的岗位,有的充当汽车兵,有的成为政治教员,有的工作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身边。

  岁月流转,大部分老兵已经故去,活到今天的也是耄耋之年。由于他们不愿出名,加上港英时期政治打压,培侨学生参加抗美援朝这一段英雄壮举几乎湮没无闻。直至两年前,新时社报访问培侨老兵,拨开了历史烟尘,引起各方重视。国家从没有忘记为国牺牲的英雄,因此有了今次培侨学生应邀参加迎回志愿军遗骸的一幕。

  培侨生参加迎回仪式,这是培侨的光荣,也是香港的光荣。培侨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希望进一步发掘整理有关资料,用来教育下一代的培侨生,令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教育局非常重视有关报道,希望将之整理为国情教育的素材。培侨老兵则殷切期盼今日的香港青年能继承先辈的爱国传统,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中,以自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培侨学生回国参战是港人贡献国家的冰山一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香港同胞始终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一九四一年日军侵占香港,港英政府屈辱投降,但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继续活跃在港九各地,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同样鲜为人知的是,香港曾有一所达德学院,成立于一九四六年,爱国人士蔡廷锴借出其在屯门的新墅“芳园”作为校舍。当时由于政局动荡,中共将一批知识分子由战乱之地转移至较为和平的香港安顿。这批逃难的人都是俊彦精英,包括教授、作家、记者和理论家们。到了一九四九年,港英政府眼见新中国即将成立,由包容变为镇压,下令关闭达德学院。如今,这里已是一所中学,师生们日日从那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红砖建筑旁经过,但未必了解这栋被称为“红楼”的建筑物,曾经是中共培养人才的重地,留下许多爱国故事。

  多年前特区政府开办国情教育课时,一些学校抱怨没有好的教材,也没有实物,希望教育局提供。其实,香港不是缺少这方面素材,而是擦肩而过而不觉,时代久远而湮没。亦因此,教育局和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趁一些当事人还在,做好口述历史及资料收集工作。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应该尽快修缮及保育。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香港的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值得我们敬重爱惜。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讲好爱国故事,讲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的爱国故事。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沂蒙娃
发髻上的风情
爱红妆
榆林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