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民俗驿站 >> 祭祀求雨打阴阳

天下第一名山与峄山会

峄山会是邹城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现已被列入济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峄山会设于邹城东南12公里处峄山脚下,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一般延续3至5天,长时达7天之久。赶会者怀着不同的心态上山赶会,有求神拜佛的,有许愿还愿的,有买物卖物的,还有说书唱戏、玩杂耍的。他们一般先上山进香,再下山听戏看热闹,最后买些所需物品。 

峄山海拔550米,周长20余公里,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历经多次开发,形成了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二百二十八庙宇,宫殿庵观数百楹。古会的形成也就因封禅祭祀、朝山进香而延续于至今。

峄山古会分春季和初冬两次,历史起源没有确切记载。春季在每年的二月初二日前后,较为隆重,人数少者二三百,多达一二十万。冬季在十月初五前后,规模较小,间隔数年一次,人数也因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峄山会以山前为中心,东起马家沟,西至刘家沟,方圆五、六里,到处都可见到庙会山会的盛况,届时近者周围诸县,远者附近各省都有来赶会的,在民间影响较深,最具规模的古会,峄山会是最典型的。是日赶会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态,有求神拜佛的;有许愿还愿的;有买物卖物的;还有说书唱戏、玩杂耍的,等等。男女老幼,官贵平民,文武六艺等各种身份的人穿梭于满山遍野。

二月二日峄山会上少不了许多香客,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中青年夫妻,亦有少男少女;有三五成群约亲戚邻里,亦有以村庄为单位组织的“香社”。所谓“香社”,就是由村里的长老或头人组织的带有遂信色彩的文艺团体。一般从本村选拔的能歌善舞的青年,按照农村风俗习惯排练“龙灯”“高跷”“花船”等文艺节目。香社按户头(或人口)收缴部分钱粮,供集体开支,有些土豪、绅士自然要多交一些,有时还拿他们的“大头”。香社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赶完山会结束。赶会那天,香社挑着“××香社”“××进香团”等字样的彩旗,敲着锣鼓,一路欢歌奔往峄山,途中经过村庄或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还要燃放火花鞭炮热闹一番。进山后到龙庙前进香朝拜,进行演唱文艺节目等活动,四周的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表演者将会更加起劲。香社三十年代以后逐步消失。

单行“许愿”“还愿”的香客.有求子求孙的;有祛病免灾的;有求神问卜的。善男信女将成股的香放进香炉点燃,五体投地,虔诚地祈求。峄山周围一二十里上山押子、拴娃娃的比较多,有的家庭祖孙三四代都是“求神得子”。二月二赶会那天,求神许愿都要梳洗打扮一番,有的甚至借一身新衣裳,带上火纸、香烛,临行前在家中燃一柱香,以求祖先荫庇,沿途默默念叨。祈求汕八赐子赐福。更有虔诚者上山时每一个台阶要磕一个头。进庙后有道人作证,焚香磕头.自报姓氏名谁,家住何方。“卑人三代行善,积德为福,求子传后,光宗耀祖,承蒙照拂”。日后如生子得孙,必将大报恩德。并于次年某月某日再行“还愿”礼。此后,请道人取“石子”(拾子)或泥娃娃为寄托。许愿者接过“石子”,用事先备好的红头绳(或红布)系住该“石子”,放入怀里返回家中,途中还念叨着“孩子回家”,“孩子回家”。到家后把“石子”放在床上便告一段落。事后果真有了子孙,许愿者将按当时的诺言,按时间、地点,带上供品到山上还愿,告诉仙人求子得成,前来回拜。有的居民生子后,还要缝制一个“长命锁”,即用七色丝线缝制成元宝形“长命百岁锁”挂在幼儿胸前。在山上拴来的孩子终生不能登峄山,以免仙人留住。

峄山会期间,由于香客众多,便产生了饮食服务业,继而发展成为寓香火骡马于一体的古会,以至如今的物资交流会。卖吃喝的有茶传、餐馆、包子锅、羊汤锅,还有花生、香烟、水果糖之类的小吃。另有刀、枪、箭、戟风车、长缨、黄蓝等之类的杂货店。卖穿的用的布匹、衣服、鞋帽、家具、嫁妆等等。卖农具的有镢、锨、犁、锄等等。卖畜禽的猪马牛羊、鸡狗鹅鸭都有。会上还有开玩局的赌场、牌局等活动,有的进了赌场,带着钱进去,出来连衣服都输进去。说书的、唱戏的、玩武的、卖艺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不计其数。据明万历四年(公元1569年)六月白云宫一刻石记载,峄山上下有商号、堂号、店铺达三十八家。明末清初,驻两下居的山西会馆。一度垄断了峄山的市场,经营上百个品种的商品,主要是盐业、烟酒糖茶、糕点水果等。峄山本地人多经营饮食服务、山轿助力、导游等行业。

峄山会还有多种名吃,“八花宝粥”、“天福甘露”、“醉枣”等各具特色。八花宝粥始于唐宋,盛于元明清。峄山街“乔家老粥馆”、“齐家粥店”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它是以峄山盛产的豇豆、绿豆、红白小豆、糯米、红枣泥、花生糁、黄扁豆、西瓜仁等八种土特产原料,先后适时下锅,取甘露泉水,文火烧煮细熬,八宝力求开花、分瓣、纵笑、绽开。出锅后清香适口,美味异常,老幼皆宜,常称“忘姓粥”。天福甘露是以峄山甘露池中之水酿制的历史老酒。相传公元前邾国第十八世君邾庄公饮之,赞不绝口,命以“天福甘露”。醉枣即为酒枣,取新鲜未落地长枣,用筷子夹入酒中浸泡数日,取出后放入瓷罐或陶罐里,封贮于室内阴凉处,备在年关大节食用或会上出售。该枣鲜脆可口,酒香扑鼻,原色不减,大有增进食欲之功效。还有“金凤朝阳(山鸡)”、“白元大仙(白野兔)”、“横卧将军(螃蟹)”等名吃,在此不一一叙述。

峄山会的管理机构叫“行会”,经济人成交或设摊叫“报行”。到会的商品按类别划片分辖区场地,设牛马市、家具农具市、黑棚(包子棚)、白棚(卖布匹的)等等。一般赶会的人先上山进香,下来听戏看热闹,最后买点所需的东西。会上商品交易在第二三天进入高峰。

峄山会在1937年日本进关后一度中断;1967年“文革”期间人员稀少,变为一般集市;1978年后地方政府开发峄山,山会日趋活跃,成为旅游服务、商品交易的中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