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莫言:“写作要克服给人物贴标签”

莫言:“写作要克服给人物贴标签”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于2014年11月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克服给人物贴标签,不管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首先都要把他们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小说的地域性障碍,使作品走向世界。莫言此次演讲的主题是《我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莫言说,他的近百部小说中塑造了数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他列举了他30岁时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的主要人物“黑孩子”。“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小说里的黑孩子的原型就是我,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因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于2014年11月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克服给人物贴标签,不管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首先都要把他们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小说的地域性障碍,使作品走向世界。

莫言此次演讲的主题是《我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莫言说,他的近百部小说中塑造了数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他列举了他30岁时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的主要人物“黑孩子”。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小说里的黑孩子的原型就是我,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我挺白的。”莫言说,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确实调动了自己一些童年的经历,“可以说有原型,但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是一群和我同时代的孩子,我们是一群用自己的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苦难、用劳动和坚毅创造了自己生活的孩子”。

莫言还列举了他的诸多作品中的诸多角色,如“我奶奶”、“我姑姑”、“花脖子”、“朱豪三”等人物,他表示这些人物都有原型,但是这些原型并不是单一的,有的时候更多的是身边多个人物的个性重叠。

莫言表示,就像一个人无法离开土地一样,作家写作也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写的是自己熟悉的高密,熟悉的北方土地、人、动物和植物。

“我在写作的时候不会过多的去考虑人物的阶级属性,也不会给他们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首先都会把他们当作人来写”,莫言说,既要写出好人的弱点,也要写出坏人的尊严,只有这样写才能克服小说的地域性障碍,这是小说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书。

莫言还表示,如果作家想要持续不断地写作,就必须要克服个人的好恶,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越是不喜欢的人,越有可能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跟一个人接触的越多,对一个人的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刻,写作的时候才越有把握,写出来的人物才更有真实感和生命力。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实际上我是一个观察人、研究人的人,包括观察我自己,研究我自己。我想,只有理解了别人才能理解自己,同时,也只有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