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孔兴洲李柱铭又欲邀外力干预港政改

孔兴洲李柱铭又欲邀外力干预港政改

  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上周于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民主的未来岌岌可危》的文章。当中贯彻了他一直以来反中乱港的作风,整篇文章举出种种例子,在攻击特区政府在政改问题上的取态之外,不断抹黑中央政府对推动香港落实普选的原则与立场。在政改咨询进入关键时刻,李柱铭此举目的实在太过明显,无非是要製造国际舆论去误导公众、再引入国际势力干预香港。但是,对于香港市民来说,立场反覆无常的李柱铭还有何公信力?李柱铭此举只会让公众明白,一个政客失去政治光环的确太可悲。

  诬衊中央讨好西方

  这篇文章刊登于上周六,英文原题为“Hong Kong's Shaky Democratic Future”。《纽约时报》在介绍他时是这么形容的“香港长期民主活动家和民主党首任主席”。文章并不太长,但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当中已充满了足够的“刺激性”政治话题。列举了从共产党、国民教育、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总编被袭击、中央领导人言论,乃至邓小平的对港政策等等,显而易见,它满足了外国读者对香港乃至中国的“心理暗示”的需要,更何况,作者还是一位长期的“民主斗士”,足以吸引眼球。

  于整篇文章中,李柱铭意图通过各种似是而非的例子,意图去证明,中央政府不希望香港落实普选,并试图去操控所有选举结果。例如,他在文中说:“一套准许北京有效控制候选人遴选流程的体制,会永久性地断送我们对真正民主的希望,并且会侵蚀政府制度的透明度、合法性和信誉。如果我们不能在2017年通过真正民主化的途径选举自己的领导人,那么我们对中央政府可能抱有的任何信任都会消失。”、“还有其他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香港的自治正受到侵蚀─这些迹象提醒我们,在缺乏权力相互制衡的情况下,没有哪种政治制度能保持稳定。”

  曲解邓小平当年讲话

  读完文章,令人大有时光倒流、似曾相识之感。这种语调、态度、结论,李柱铭已并非首次运用。在1997年回归之前,当时处于个人政治巅峰的李柱铭,不是也曾撰文在国际间製造“香港已死”的言论?他个人甚至危言耸听地说:为了民主,回归后已准备坐牢。当时他不也举出种种内地侵害人权的例子、举出种种香港民意的事实?但回归16年以来的事实又如何?李柱铭坐过牢吗?香港人权受到侵害吗?香港的民主比回归进步还是倒退?

  为进一步强化香港形势有多么严峻,李柱铭将近年来发生的所有政治事件,都描绘成民主已死的证据。当然,总编遭到袭击,必然与“一国两制”已死有关。他为求增加文章对西方读者的吸引力,不惜曲解邓小平当年的讲话。

  他先是指普选特首无须“爱国爱港”,其后称:“邓小平为香港制定的规划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保护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即自由、法治、反腐机制和独立的司法体系……普选是兑现邓小平制定的‘港人治港’规划的唯一途径。让我们期待,邓小平的继任者能回心转意,防止他的蓝图变成一长串破碎的承诺。”

  真相又如何呢?1984年6月,邓公明确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及标准,就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復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年10月,邓小平在谈到过渡时期要推荐一批年轻能干的人参与香港政府的管理时提出:“参与者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爱国者,也就是爱祖国、爱香港的人。1997年后在香港执政的人还是搞资本主义,但他们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事,也不做损害香港同胞利益的事。”

  事实是,邓公当年对“爱国者治港”早有清晰的定论,大概李柱铭将西方读者都看作是“文盲”,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邓公的讲话,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歪曲其原意。

  如果李柱铭不是健忘的话,一年前的4月,他曾提出一个接受提名委员会的政改方案,结果在遭到反对派批评后,于24小时内紧急收回。在解释其行为时,他辩称“自己太累了”。当时舆论已普遍质疑,李柱铭的立场可以如此轻易转换,已严重打击其公信力。实际上,他在《纽时》的文章,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李柱铭这个名字早已公信荡然。

  充当“打手”角色

  李柱铭意图通过对香港普选进程的错误描述,去误导西方读者,而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要将香港政改问题“国际化”,并藉此强化自身的影响力。而熟悉李柱铭的读者应当知道,李柱铭扮演的是一个不光彩的“马前卒”角色,伴随而来的,必定是外部势力的实际言行,值得香港市民警惕。过去的事实在证明,李柱铭一次又一次将香港事务“国际化”,不可能成功。

  香港的普选问题是中央与香港地方之间的事务,无须亦不可能由外力插手干预。而引入外力来干预香港的普选进程,只会让公众看清李柱铭的“打手”角色。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