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中央日报再民主也不能容忍非法暴力

联合早报中美“夫人外交”的软博弈

  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带着母亲与两个女儿出访中国,为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开创了另一个维度。两国在出访前已经开始过招,对于访问的政治性有了相反的操作。与中国不同,美国“第一夫人”拥有本身的正式编制,因此要让此行完全“去政治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虽然华盛顿再三强调,米歇尔访华主要是促进文化交流而非政治活动,并向美国人民突出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媒体已经针对白宫禁止记者随行而怨声四起。中国官方媒体则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前不顾中国反对,会见了达赖喇嘛,暗示米歇尔访华有“弥补”作用。

  米歇尔的行程确实突出文化和教育主题,无论是参观故宫、学写书法、打乒乓(19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靠的正是著名的“乒乓外交”)、游长城、在北京大学演讲、与中国学者和家长座谈等等,都远离中美纠缠无解的政经课题。但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动身访问欧洲,且与奥巴马在荷兰的核安全峰会有双边会面之前,于钓鱼台国宾馆意外现身,陪夫人彭丽媛同结束第一天行程的米歇尔一家会面,并向她表示“珍惜和你丈夫健全的工作关系及个人友谊”,以及米歇尔在北大演讲时,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无疑让此行带上政治意味。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美对于米歇尔的访华,自然都有各自的考量。教育确实是米歇尔所关心的课题。三年一度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2012年成绩显示,参与测试的美国中学生,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数学排名第31、科学第24,阅读第21,不但比2009年的成绩退步,数学能力更低于平均水平;中国上海的同龄学生则全部名列前茅。中国如何确保下一代在未来保持国际竞争力,确有值得美国参考之处。中美在教育交流上也日益密切,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约20万人,数目为全球之冠,其中就包括习近平的女儿。

  彭丽媛以国家主席夫人的身份公开参与国内外官式活动,姿态之高恐怕是后毛泽东时代所仅见。这多少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纠正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弊端,中共采取集体领导制,最高领导人的个人特色随其权力被刻意淡化,更遑论其配偶了。这个成规,在习近平掌权后被打破。无论是贴近民间的小卖店吃包子、雾霾天访民居,或在实际权力架构上,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深化改革小组等强化权柄,习近平所展现出的政治行动力和企图心,都预示着中国政府在决策上将更为明快。国家主席夫人展现个人魅力,与国家施政的个性化相得益彰。

  除了内政因素,两国地缘政治上的角力,构成了本次夫人外交的重要背景。尽管高调“重返亚洲”,债台高筑的美国终于不得不开始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能否维持亚太盟国对其安全承诺的信心,将越来越成为挑战。在核心价值体系如人权、信仰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中美难以形成真正的战略互信。因克里米亚危机陷入同俄罗斯的紧张对峙,让中美关系维持良好氛围对华盛顿更为重要。米歇尔在剑拔弩张的国际政局中访华,在时机上恰好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所谓外交无小事,大国博弈尤其如此,做什么说什么,不做什么不说什么,何时做何时说,其中无不是学问。米歇尔的访华,因而不可能摆脱各界的政治解读。中美关系的确是全球政治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乌克兰领土分裂的残酷事实面前,国际秩序面临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威胁,朝鲜无端接连发射火箭的军事挑衅,东海及南中国海持续不断的主权争议,叙利亚内战的人道灾难,都需要和谐的中美关系作为稳定大局的基础。夫人外交或许不能直接改变中美关系的实质,但良好的双边氛围,仍然有不容低估的外交价值。

  (来源:联合早报)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