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微博)3月19日讯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台湾研究会19日在重庆举办第六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40多位学者就“目前两岸政治关系如何合情合理安排”等议题进行研讨。
中共十八大报告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这一论述引发两岸学者持续关注。
全国台研会研究部副主任李贺认为,合情合理安排中的“合情”,要求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维护团结、以人为本;“合理”要求恪守一中、协商一致、相互妥协,逐步推进。
他指出,两岸政治关系安排,要将“两岸同属一中”法律化,强化两岸“法理一中”的共识;建议两岸共组常设机构协商处理两岸政治关系定位。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陈星发言时指出,两岸关系中合情合理安排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如两岸公权力打交道的问题、两岸政治协商问题、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处理交流与合作事宜的问题、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两岸如何结束敌对状态并逐步达成和平协议问题等。
陈星表示,合情合理安排的关键在于两岸政治互信的累积和共同政治认知的增加。从长期来看,两岸合情合理安排的原动力还是两岸不断扩张的民间交流以及日益增加的共同利益,在这些基础性因素的推动下,合情合理政治安排的协商会加快步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也会相应进入新的阶段。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李曦指出,对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要做到“排除分裂、舍得有度、贴合实际、排除外力”。
李曦认为,“两岸协商不能以大欺小,以势欺人,拒不让步;也不能罔顾现实,漫天要价,毫不妥协。两岸政治安排的结果,要基本符合两岸政治现实和国际政治现实。”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助理研究员高远认为,“合情合理安排”的实现方式,包括着重增进政治互信,特别要扩大政治对话及民间合作的规模和层次;要创造基础性条件,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通过理论创新破解两岸疑难问题。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刘性仁指出,合情合理安排可落实在各项协商的过程中,“通过目前的两岸两会协商,进展到未来的两岸协商,两岸终须要靠制度化协商方能使争议降至最低,毕竟通过政治沟通过程的探讨中,使两岸当局也都能看得更清,摸得更透。”
台湾东吴大学讲师何溢诚则认为,在两岸关系迈入深水区后,不能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应该“搭桥过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统合之路,两岸政治关系要与时俱进,除了合情合理外,还要有‘合法’的安排,两岸应先各自找寻、遵循既有的法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台湾博士生王正建议,建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的“跨两岸机制”,推动融合公权力与社会力的两岸共同多轨治理,作为新阶段两岸政治关系安排的新模式,既为两岸领导人的定期会晤解套,也为两岸政治关系未来各项具体安排的“延伸、外溢、升级与转型”搭建平台与培育土壤,并以机制化方式巩固互信存量,提高互信增量。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0余篇。多数学者认为,合情合理安排两岸在国家尚未统一前的政治关系是一个“进行式”,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商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