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民建联遏制房产中介不良歪风

刘乃强香港老百姓的人心回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三日在中外记者会上谈及中国经济增速时表示,中国不片面追求GDP,但“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李克强说,“将心比心啊,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才叫以人为本!如果人民生活没有改善,GDP再多又有什么用?回到香港本地,最近有官员竟然表示“社会需要在民生影响和经济就业之间求取平衡”。经济和民生,本来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好事,为什么就变成天秤的两端,两种相冲突的力量?

  借用李克强总理人本精神思路,香港其实也不需要片面的“爱国爱港”教育,但当局需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搞好“老百姓的人心回归”。

  香港回归快二十年了,但至今无论是政府还是所谓的“建制派”,在有关香港重大问题进行表述的时候,提法常常还是不准确。这些表述涉及我们对香港作为歷史遗留问题的基本立场,对其认识的偏差影响到工作方式,因而严重影响了民心回归的进程。

  退休不久的中联办副主任王凤超,在2012年9期《同舟共进》发表了文章“关于香港问题的几个重要提法”,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从未丧失对香港主权

  根据王凤超的文章,中英谈判初期,中方曾用过“主权回归”、“主权移交”等提法,但随?中方对香港问题认识的深化,表述被修正为“收回香港地区,恢復行使主权”,以更准确反映我国不承认三条不平等条约的立场,即中国从未丧失对香港的主权,也从来没有把香港的主权给过英国。据此,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的是“政权交接”仪式,而非“主权交接”仪式。一般也不再提“主权移交”、“主权回归”等。

  王凤超进一步提醒我们,“殖民地是因外国管治而丧失了主权的国家,而中国从未丧失对港、澳地区的主权,殖民地概念并不适用于香港、澳门”。正因为这个原因,联合国大会1972年以99票对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相应的决议,确认了中国对香港、澳门的立场和要求,从殖民地名单上删去了香港和澳门的名字。

  既然对于主权问题,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官方统一的表述,为什么2007年的时候香港各界会搞出一个“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大会”?既然中国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而这个主张也得到联合国大会支持,为什么特区政府和很多“爱国爱港”媒体和组织,仍然天天讲“殖民地时期”、“殖民地政府”?

  王凤超特别反对把香港,特别是回归祖国以后的香港特区,称为“境外”。他提醒我们,孙中山等于1895年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部,《香港兴中会章程》第一条就写明:“本会名曰兴中会,总会设在中国,分会散设各地。”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眼里,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即使在英国佔领香港的清朝时期,也是在“中国境内”。回归以后,香港反而变成“境外”,真是匪夷所思。

  王凤超提到的这些怪现象,我们需要深思。必须要补充的是,语言不只是修辞,它也有物质性的力量。把香港视作“境外”,并不是单纯某些文人意识形态的反映,它背后是国家的对港政策。内地很多酒店,尤其是比较廉价的,只能招待“内宾”,不能招待“外宾”;而港人往往就被当作外宾。这里头牵涉什么国家规定和政策我搞不清楚,但对内地和香港的老百姓来讲,这就是告诉他们香港人不是中国人,是“外人”。

  香港人在内地行走,没有“二代身份证”,会出其他各种各样的麻烦。内地大部分的电脑系统,无论是政府的还是企业的,都只是为内地身份证号码而设计,回乡证号码根本输入不进去。从去医院做体检,到去交通管理局领驾照,低级别一点的(如乙等、县级)单位都不能为港人服务。

  甚至在商业境域,最近很火的各种理财“宝”类产品,使用简单、回报高、入场费低,吸引了上亿国人投资。但对于港人来说,当中的实名认证步骤却成为了入场的最大障碍。因为不论支付宝还是“微信”,开通有关的投资功能,都只接纳拥有内地身份证人士的实名认证。

  又例如在大陆流行的许多高质素中外电视剧、电影、体育运动等节目,在香港往往因为版权问题不能收看。这表面上是商业行为,但背后应该是国家市场关系、文化政策和软实力输出等更大的战略考虑。这里同样视港人为“外人”。

  应成立国民平等机会委员会

  上面讲的例子,港人“吃亏”,但另一些方面,港人又看似在享受着很多的“优惠政策”。港人可以随时回内地,但内地人则需要申请签证,这些“特殊待遇”,在内地也引起非议。但无论是自由出入的“超国民待遇”,还是不能使用网上理财的“次国民待遇”,都在在凸显出港人和其他中国人的“不同”。

  一国两制强调的就是差异,但差异的存在必须是合理的。我们应该成立“国民平等机会委员会”,确保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和需要,全部中国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各种的权利和义务。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