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3月17日讯 行政长官梁振英宣布接获中央政府通知,安排全体立法会议员于四月中旬访问上海两日,届时特首亦会随团参与部分活动。舆论认为,中央邀请包括反对派议员在内的全体议员访问上海,释出诚意和善意,既让议员了解国情,也可就政改等议题进行沟通交流,反对派议员应积极回应,抓住机会增加与中央的互信。舆论并指出,反对派如果摆高姿态拒绝中央的诚意和善意,刻意在政治上搞对立,只会导致政改破局的机会大增,令市民失去2017年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机会。
《明报》社评认为,反对派应参与访沪行,“中央邀请全体立法会议员访问上海,从时序看来,极可能与政改有关,我们认为立法会议员、特别是‘泛民’阵营议员,只要行程中确定可与负责政改事务的中央官员沟通交流,商讨政改事宜,就应该参加访问。政改由中央主导,只要有机会与中央官员商讨,‘泛民’议员不应该轻言放弃;因为有一点清楚无误,就是‘泛民’对普选特首的诉求,必须向中央提出,才有可能透过商讨成事,若‘泛民’抵制会晤中央官员,则无论诉求有多理想,也不可能实现。道理就是那么简单。......今次政改方案若未能获得立法会三分二多数通过,政制原地踏步,则香港的管治会倍添困难,而且若政改无共识,届时“占中”登场,香港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无法想像。以现在中央与‘泛民’就政改立场分歧之大,若不尝试收窄分歧、寻求妥协,则政改泡汤可能性极大。”
沟通利大于弊 反对派应积极回应
《信报》社评则指沟通利大于弊,“政改不能没完没了地争拗,总须有个定夺。要打破僵局,令2017年特首普选保持一线生机,中央政府高层跟拥有民意支持的‘泛民主派’有必要减少误会及分歧,增加互信。而增加互信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对话,直接把忧虑及意见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底线、立场,让双方知道有多少转圜余地,其实除提名方法,尚有多项普选条件可讨价还价。现在北京既已走出第一步,主动提出邀请,作为民意代表又以争取全面普选为政纲的‘泛民主派’尽管有各种忧虑,也没有理由不把握机会跟中央官员谈一谈。事实上,除非‘泛民主派’全面否定谈判路线,全面否定北京在政改问题上有一定角色,不然他们或迟或早都要跟中央政府官员接触。”
《新报》社评认为反对派议员赴沪有利香港政局,“今日中央政府和民主派所需要的,便是设立一个沟通渠道,好让双方可以直接沟通。而这一点,岂非正是上海之会的真正目的?如果按范徐丽泰所言,‘泛民’当中有人不愿意普选成功。所以,我们支持‘民主派’和中央政府的沟通,因为这对于香港的和谐与政局,毕竟是好的。无论如何,‘民主派’中很多人已经多年没回过内地,对于内地难免有偏见,他们有机会到内地去看看,多多认识内地的人和事,对于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议政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成报》社评则肯定,此行“有助于立法会全体议员特别是平时无法赴内地的议员,实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巨大变化。在我们的立法会议员之中,有一些议员因商务活动或在内地有投资,北上的次数较多,对内地的国情、商情和民情已有较深的了解。但是,另有一些议员,主要是反对派即俗称‘泛民’的议员,他们中有些人由于回乡证已被没收,多年来没有去内地,对内地的实地了解无疑就比较少。总体而言,规划中的上海之行,对全体立法会议员总是一次加深对上海、对内地了解的机会。事实上,这样成团考察的机会并非是经常有的。”
冷待赴沪无助政改
《星岛日报》社评则反问反对派冷待赴沪究竟怕甚么,“内地愿意安排全体立法会议员访问上海,到时会有中央官员与他们谈论政制发展。‘泛民’议员理应抓紧这难得的机会,向中央高官面陈政制诉求,如果冷待回避,可能被质疑有亏职守,屈服于不健康发展的政治生态。讽刺的是,港府今次牵头安排全体议员上海之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泛民’议员私下表示,希望向中央高官直接陈述政制立场和具体意见,以及反映部分市民的期望。......
如果‘泛民’成员明哲保身,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考量,视与内地正常交流为洪水猛兽,导致两地愈发疏离,这样的不良政治环境和社会气氛,益添中央对港人‘离心’的疑虑,恐非香港政治和经济发展之福。”
对于反对派的冷待态度,《晴报》社评批评,“对于立法会上海团,议员的反应,是‘泛民’议员并不领情。部分‘泛民’议员表示,如果要谈论政改,在哪里都可以讨论,不一定要到内地”。“如果哪里都可以讨论政改,早就在香港谈了,按哪里都可以讨论政改的逻辑,春节前一众‘泛民’议员已经在中联办大楼内,与张晓明‘食大餐’了。”
《信报》分析文章则指出,“中方官员与‘泛民主派’的破冰沟通,自去年7月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出席立法会午宴开始,其后中联办曾邀请‘泛民’议员出席新春酒会,中联办法律部官员下周亦会与各党派议员举行四场早餐会。......北京‘两会’期间,多名中央官员对政改底线态度强硬。相对而言,在与‘泛民主派’沟通方面中央则摆出软姿态,包括今次安排全体立法会议员访问上海等。有学者认为,做法反映北京希望赢取舆论,并让市民感到中央已经释出善意。”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