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阿里对港交所的最后通牒

虚拟信用卡被下“暂停令”因损害相关机构利益

 央行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二维码(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央行称相关支付产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新华社发

    虚拟信用卡缘何被下“暂停令”

  14日早盘,中信银行A股跌幅一度达到9%,腾讯港股上午跌幅也一度超过6%;同时,第三方支付相关概念股价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挫——股市这些不寻常的波动均源自一条已经被证实的消息:央行日前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时叫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文件称,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文件同时指出,虚拟信用卡突破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央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

  “当前一些金融创新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对监管机构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说。

  “依照相关规定,去银行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遵循本人亲访、亲签、亲核的‘三亲’原则,而虚拟信用卡无疑在落实客户身份信息等方面存在缺陷。”北京邮电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孟洛明也认为,央行暂停相关业务主要是对新产品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的系统评估,从而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制度建设。

  就在几天前,支付宝、微信均发布消息称,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网络信用卡服务,与传统发行信用卡的审核、发放模式不同,网络信用卡将运用用户在网络上积累下的海量实名制信息及信用数据进行分析,来取代传统审核流程,使得申请时间大大缩减。

  对于二维码存在的风险,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做过相关消费警示。据悉,目前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实际上生成方式非常简单,几乎不存在制作门槛,内容也无人监管。这些都为手机 木马或恶意软件制造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消费者扫过后,手机中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都存在被窃取的风险,甚至发生被恶意吸费、诈骗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暂停消息传出后,有市场机构评论称,这一叫停令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相关机构的利益。事实上,在美国等国家,信用卡并不一定都由银行来发,其他相关机构也可以发信用卡。对此,郭田勇认为,信用卡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业务,即使商业银行进行管理,信用卡也可能被盗用或恶意透支。因此无论网上还是网下的信用卡业务,准确核定和量化其风险都是最重要的。他同时强调,监管机构要本着鼓励竞争与创新的原则对待金融创新,“防止将监管手段变成一种保护既得利益者、保护落后生产力的工具。”

  “叫停”会持续多久?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此举是“暂停”而不是市场传言的“叫停”。与传统业务相比,包括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在内的创新业务,涉及不少新技术、新流程,目前的既有规则对一些内容并未涵盖,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所以央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确定。(新时社记者 温 源)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