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舰只因为其快速及低可探测性的特点,有着非常多的优点。
但是, 尽管台湾各界对“迅海舰”期望非常高,但“沱江”号以及其后续舰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台湾海军的海战模式。作为本身探测能力有限的小型舰只,“沱江”号这类舰艇本身的探测能力极其有限,必须依靠外部探测系统支持,导弹艇装备的远程反舰导弹也需要中继制导或通过预警机的协同,用数据链在战场网络中获得实时的信息支援,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指控系统作为支撑。作为台军而言,其目前最理想的外部探测系统就是空中预警平台,如通过其“E-2T”预警机与“沱江”舰编队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但就目前的两岸军力对比来说,战时台军数量有限的“E-2T”预警机自身的生存率还是个问题,更别指望来和导弹艇协同作战了。“迅海计划”曝光后,“迅海舰”被台湾一些期待为“海峡杀手”、“航母杀手”,但要想突破航母外围防空、反舰力量,台军必须拥有比较健全的雷达、电子战能力,必须能抢在对方航母编队发现自己并发射反舰导弹前实施攻击,面对大陆的空中优势与信息优势,导弹艇所倚赖的吨位小、机动性强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大陆海空力量的联合封锁下,“迅海舰”很可能不敢脱离开岛内空军的防护圈,甚至开战之初就会成为大陆火力的重点打击目标,纯属“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以“迅海舰”的实力和台军的整体水平来看,台军心中的“航母杀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从台湾的“迅海计划”来看,“迅海舰”服役数量远远达不到“狼群”的效果。台湾军方一向眼高手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隐身设计等关键技术都需要外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人。通过外购的很多关键技术拼凑在一起未必能够完全兼容,整舰的作战性能势必大打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指标。不知道台军能保证“迅海舰”有一个什么样的出勤率,另外其总共只有10艘左右,我们不考虑日常的战备、轮换等因素,就算这批“迅海舰”倾巢出动,这样一个数量无论对防卫台湾还是跨海攻击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作者为新时社军事评论员)
新时社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