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京媒從G8縮回G7 西方更趨保守狹隘

中央日報台灣參與“振興中華”才能提升價值

  中評社台北4月11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點評文章說,以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為思想基礎,而以“反中恐共”為強烈現象的學生反服貿協議行動,雖告一段落,但其政治意涵及未來動向,實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利於台海局勢和平穩定,甚至將因某些勢力極欲把台灣從中華民族撕裂出去,以致危害台灣的安全與繁榮。 

  文章說,據這場行動的學生要角稱,他們“徹底宣示了台灣人不願意受‘中國’擺佈的全民意志”。可見其割裂海峽兩岸的立場,不會因為這場霸佔行動落幕而止息,還將繼續興風作浪。這就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倡的“兩岸一家親”,完全對立,而且悍拒習近平呼籲的“共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蓄意以小鬥大。 
在中國極力追求周邊和平,以及兩岸有機會共同發展之際,某些勢力卻要把台灣推向和大陸衝突的危險境地。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三十五年來,已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翻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台灣反而由於李登輝的“戒急用忍”與陳水扁的“積極管理”,喪失了搭載大陸經濟起飛的順風車。三十五年前,台灣的經濟總量曾是大陸的二點五分之一,如今,廣東、江蘇、山東三個省的經濟總量已遙遙領先台灣,浙江省也在去年追上台灣。這些客觀事實說明了大陸足以自行發展,亦非台灣所能加以羈絆,台灣何需自我隔離大陸而自傷,卻傷不了對方。 

  文章說,在2020年之前,大陸很有可能超越美國而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市場,這是台灣應予掌握的契機。反之,當日本、韓國、東南亞十國紛紛和大陸建立自由貿易市場,台灣將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孤兒。屆時,喊得再大聲的“一邊一國”,或顯得再強烈的“反中恐共”,都無法助台灣於日益危急之中。 

  文章說,台灣若能投入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那麼兩岸必能開創互利雙贏的局面,台灣的安全與繁榮也才能確保。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就提出“振興中華”的號召,馬英九、連戰與吳伯雄兩位國民黨榮譽主席近年也都重新響應此一號召。台灣唯有走上這條道路,才能避免兩岸毫無必要的互撞,進而提升自身在整個中華民族和東亞地區發發中的價值與利益。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