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荒谬的反对派“佔中”逻辑
小
大
打印
2014年05月20日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反对派为强推“佔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新的例子是,以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中学时期“坐牢”经歷,意图去反驳教育局局长对“佔中”的有关呼吁。但这种比喻荒谬至极,反倒证明反对派到底有多无知与可笑。
极端反对派的逻辑是这样的:曾德成中学时也曾参与违法行为而“坐牢”,但最终仍然成为政府高官,这说明犯不犯法无关紧要,学生不必忧虑参加“佔中”影响前途,甚至还会有更好发展云云。
第一,曾德成当年是遭到港英当局迫害,而不是违法“坐牢”。事实上这段歷史已经被重复提过无数次,当年他不过是在学校派发自己油印的反殖民主义单张而已,用他的话说:“犯了什么罪呢?何犯罪之有呢?”这与“佔中”集体破坏社会治安、损害公众利益根本没有可比之处。
第二,曾德成能有今天,完全是靠他自己个人的能力、学识与不懈努力,而不是因为曾经“坐牢”。将“曾经坐牢”与“当上局长”简单画上等号,是可笑的做法。若此种逻辑成立,那么香港监狱的青少年犯人,岂不是人人都会当上局长?
第三,退一步说,即便不论背后的政治主张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年与曾德成类似被判监的许多学生,由于受到拘捕、检控,不仅学业受影响,整个人生都遭遇不幸。许多人将此形容为社会与个人的悲剧,并非没有道理。不顾这些事实,仍然鼓吹“佔中”,难道是希望这种悲剧再次重演?
显而易见,极端反对派拿曾德成作为“例子”,不仅无法自圆其说,反倒证明自己到底有多么无知。
政客可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不能没有基本的道德责任。就连“佔中”发起人都承认这是一起违法行为,不鼓吹学生参与,然而,一些教育界的反对派仍然要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他们应当做的,是向学生充分说明事件并解释可能的后果,而不是这种为了政治利益而不惜牺牲学生前途之举,这实是冷血政客所为。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