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聚焦两岸 >> 让台湾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陈锟山教授入选“千人计划”惹争议



▲陈锟山教授

  新时社网(微博)6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实习生 于小茵)日前,台湾“遥感第一人”陈锟山教授,入选大陆“千人计划”,并加入中国大陆中科院遥感所。因其所涉领域较为机密,在台湾媒体引起高度关注。

  其实,在陈锟山之前,就有多位台湾各领域的学术权威人士入选大陆“千人计划”,仅厦门大学就有两位。经多方联系,导报记者找到其中一位台湾教授,请他聊聊“登陆”做学术的心得体会。

“千人计划”:大陆开出条件的确有吸引力

  “千人计划”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大陆创新创业。

  按中科院系统刘教授的话说,既然是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那么自然涵盖台湾。而相对于海外异域生活背景,同文同种的文化内核,也是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

  据导报记者了解,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给予“千人计划”入选者的条件,也确实很有吸引力:对具备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条件,除中央财政给予的引进人才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外,学校还将给予发放薪酬(含工资、津贴和有关福利待遇)人民币100万元/年(税前);并按引进高层次人才规定给予相应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

  刘教授指出,虽然相对于海外,这个条件不算是最好的,但一旦通过甄选,就约等于拿到进入大陆各领域顶尖水平的门票,背后是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背书。“最简单的,若是收集学术数据,都比别的地方基础好得多。”

两岸学术对比:台湾偏商业大陆重专攻

  在厦门大学教学多年的台湾海洋法方面专家傅崐成教授,就是厦门少数几位台湾籍“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傅崐成向导报记者讲述了自己来大陆13年的亲身体会。

  傅崐成当年之所以来到厦门,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民进党刚上台,宣扬“海洋建国”,不支持民进党的傅崐成作为海洋法专家(大陆这方面研究又相对缺乏)便决定到大陆发展,而厦门的地缘优势又方便他回台湾看望老母亲。

  傅崐成认为,在学术方面,相较于台湾,大陆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往往是上级给定一个研究计划,甚至进行招标,而在台湾,研究项目有人投资,做的研究越多,经费也就越多。

  而在教学方面,傅崐成曾任职于台湾大学、金门大学,还曾在东吴大学、东海大学、海洋大学、文化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他介绍,台湾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偏重商业化,考虑成本,教师数量少,教学时间比较长;而在大陆,人多地大,老师数量多,相对更专业,学术水平也高许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