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微博)5月29日讯 据中新网报道,从2013年9月份到2014年3月份,宋永定培育的石斑鱼终于开始出售了,这是他首次从台湾进口鱼苗进行培育,成活率达到90%。收获的那天,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引进台湾石斑鱼育种、养殖、专用饲料研发生产等技术、人才及其引进资金开展产业整体合作成为宋永定的迫切期望。
象山利用优势发展石斑鱼产业
象山与台湾历史渊源深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石浦港就是大陆接待台湾渔民、对台渔业劳务合作及对台小额贸易的重要口岸,是浙江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日益深入和对台渔业产业合作不断推进,象山的石斑鱼贸易养殖业发展迅速。
2010年,两岸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将石斑鱼列入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清单,此后大陆从台湾进口石斑鱼的关税由原先的10.5%逐步降低,至2012年1月1日降为零关税。
象山县政府为加快推进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抓住台湾石斑鱼进口零关税的有利时机,支持宁波台恒水产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石浦高塘岛黄湾塘建设石斑鱼暂养中转和养殖基地,与台湾渔业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石斑鱼贸易养殖业。
据统计,2013年该基地进口台湾石斑鱼2000多吨,经暂养后主要销往华东地区市场,销售总额逾1.7亿元;同时引进台湾技术人才与养殖户20多人,进口台湾石斑鱼苗40万尾,经过一年养殖后可上市销售,预计2014年销售额可达2200万元。
技术问题成最大难题
宁波台恒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永定介绍说,公司会从台湾进口成年石斑鱼,也会进口鱼苗进行培育,目前主要还是以前者为主。他解释道,目前在大陆石斑鱼市场非常广阔,但由于从台湾进口的石斑鱼成本较高,这些年,他开始尝试自己养殖石斑鱼。
“自己养殖成本低,每斤鱼可以便宜5到10元。”他强调,石斑鱼的养殖成本中,饲料占到30%,目前所有的饲料都是进口的。“如果饲料能够自己生产,那么我就可以减少30%的成本。”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了各种石斑鱼,有最常见的青斑,也有价格稍贵的东星斑、老鼠斑、老虎斑等。
据悉,宁波台恒水产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销售门面每天起码能卖出2000斤的石斑鱼。
宋永定坦言,自己养殖石斑鱼的最大困难在于技术问题,目前养殖厂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从台湾聘请过来的,“每个人的年薪起码30万。”
引进台湾石斑鱼育种、养殖、专用饲料研发生产等技术、人才及其引进资金开展产业整体合作成为宋永定的迫切期望。
而在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的并不止宋永定一人。
对接会解决渔业产业相关难题
5月29日,2014年“两岸渔业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在浙江象山举行。两岸相关主管部门和渔产品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据悉,该对接会由两岸交流基金、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台湾渔会主办,国务院台办经济局、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台办为支持单位,旨在进一步推动两岸市场、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促进两岸水产业优势互补,建立两岸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合作对接的平台。据介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台办是其中一个部门。
在对接会上,高雄市永安石斑鱼、养殖渔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总干事何淑媛介绍道,她们的石斑鱼养殖基地每年产量达1到2万吨,产值超300亿新台币。目前她们拥有成熟的石斑鱼养殖技术,在对接会上她希望能把优质的石斑鱼介绍给大陆,“因为大陆拥有广阔的石斑鱼市场。”
除了石斑鱼养殖问题,其他关于两岸渔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龚清概强调,台湾渔业在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大陆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他看来,甬台两地渔业产业交流合作,能够互补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台湾渔会理事长黄一成表示,两岸渔业发展历史渊源长久,这是台湾与大陆之间举办的第一次专业性的渔业对接会,希望通过接洽会能够解决台湾业界遇到的瓶颈,能够借此机会推动各项产业的进步。(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