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環球時報烏克蘭過足“民主癮”面臨國家重建

中央日報蔡英文的憲政主張見樹不見林

  中評社台北6月1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提出她對憲政改革的主張,把焦點全部集中於“國會”改革,特別是選制的改變,表面看來,似乎相當務實,但此舉適足反映她並沒有憲政改革的通盤主張,對於攸關本身的議題,更刻意避而不談,完全沒有“國家”領導人應有的高度與見識。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按照蔡英文的說法,憲政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當前“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國會”多數黨和多數民意站在對立面,而直接民主的公投門檻又過高,這是當前最大的民主危機,也凸顯憲政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她強調,提升“國會”民意代表性“讓政黨席次比例符合選票比例”、“減少票票不等值”及“讓小黨有生存空間”,將是憲政改革的重要目標。 

  就事論事,蔡英文的說法當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她卻避重就輕,對當前“國會”亂象的分析,既不客觀公正,提出的解套方案,也不談可能的後遺症。 

  舉例來說,蔡英文強調,透過憲政改革提升“國會”多元代表性,以及真正落實以直接民主取代代議的不足,是健全台灣民主的當務之急,唯有這件任務完成,選擇“總統”制或“內閣”制的辯論才有意義。 

  然而,即使民進黨內部對此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質疑“國會”改革優先於中央政制改革,兩者可以脫勾?憲政法理在哪裡”;有人認為“中央政府”體制採取什麼制度,牽涉“國會”議員的席次”;有人直言“修憲”應該畢其功於一役,如果是處理“國會”的部份,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問題還是在各憲政機關的權力失衡上”。 

  又例如,蔡英文主張應該增加“國會”席次,特別是不分區席次,其以德國的“聯立制”取代現行“並立制”,降低政黨門檻。 
然而,目前的“國會”席次,正是民進黨當年大力推動“國會”減半”的結果;不分區代表的產生方式,也是經過國、民兩黨協商同意的折衷方案。請問,蔡英文當年為什麼不反對?再說採取聯立制難道就是解決台灣“國會”亂象的萬靈丹嗎? 


  無庸贅言,採取聯立制的國家,目前確實比較多。主要原因是聯立制中,各政黨當選名額,是依各政黨在政黨名單的得票比率分配,先扣除各政黨在單一選區當選的議席,不足再由政黨比例代表補足;而並立制則因單一選區及政黨比例代表席次分開計算,無法針對單一選區情形補償,所以選票與席次的“比例性偏差”的確比聯立制嚴重。 

  以本屆“立委”為例,在二O一二年選舉中,國民黨在區域得票率四八?一二%,不分區的政黨得票率為四四?五四%,採目前的並立制,不分區為十六席,若採聯立制,則只能得到二席;民進黨方面,區域得票四四?四四%,不分區則為三四?六一%,若採聯立制,其不分區將由十三席減為十二席。 

  事實上,聯立制固然可以增加小黨的空間,但也經常會造成沒有一個政黨獲得過半席次,必須組成聯合政府的狀況,德國就屢見不鮮,試問,以台灣的民主素養,聯合政府能夠正常運作嗎?蔡英文難道不應該講清楚,為什麼要選擇絕大多數“內閣”制國家採行的聯立制而仍然要維持“總統”制呢? 

  說穿了,蔡英文主打“國會”改革,除了顯示她對事關本身前途的“總統”制、“內閣”制爭議,完全都不敢碰,也證明她對憲政其實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構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