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旺報強化歐洲布局 平衡東亞壓力

中時讓張志軍看到“台灣最美風景”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中國時報24日發表社論說,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明天將來台訪問,這是兩岸之間的重要大事,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應意味著兩岸主管官署之間的往來走向機制化,這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指標性意義,對台灣、對兩岸、對大陸、對國際都屬正面、健康的發展方向,值得鼓勵,即或將來兩岸關係再有起伏動盪,台灣再度出現政黨輪替,除非有人蓄意火中取栗,企圖全面破壞兩岸關係,否則兩岸關係逆轉的可能性恐怕很小,難怪引起國內外各界的關切與重視。

  社論說,張志軍主任成功訪台的本身,對兩岸當局及台灣民眾來說,應當就是一大成就,因此只能、只准成功。訪台的時機、參訪的地點、會晤的對象、談話的內容必然要經過精心的規畫,有各種考量,兼具實質與象徵雙重意義,雖說外界不宜賦與太多的政治性解讀,讓事情越單純越好,但這畢竟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當然還是有其特殊的政治意涵。目前已經確定雙方並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但張志軍是否會帶伴手禮前來,代表北京發布一些單方面的互惠措施,則還有待觀察。

  張志軍此行刻意避開號稱首都的台北市,不與王郁琦以外的“中央政府”高層官員會晤,也不回應依然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黨魁蔡英文遞出橄欖枝,反而準備與朱立倫、胡志強與陳菊三位市長見面,三位百里侯分屬藍、綠陣營,人數按照政黨實力妥善安排,不但有其巧思,而且傳達出一些重要訊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北京處理事務細膩的程度,難免也讓人想到當年中共高層所說,涉外、涉台事務無小事,一切要從具有戰略高度大局出發,要以國家利益為依歸,誠然不虛,說到做到。

  社論說,這次台灣發生的服貿爭議對兩岸造成極大的衝擊,中共當局自有其內部評估,但表現在外的反應確實相當的理性與自抑,非但沒有口出惡言,還不斷表達願意傾聽台灣各界不同的民意,張志軍此行刻意避開台北,不與任何達官顯要、工商巨子會面,反而是以謙虛、親民的姿態南下,會晤各階層人士,顯見大陸對“三中一青”的重視,要向南、向下沉的作法,並非嘴上說說,還付諸實踐。外界對於中共理性、務實的作法,或許應當給予適度的肯定。
 


【 第1頁 第2頁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