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7日電/美國民主黨二0一六年的熱門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日前談到兩岸關係時提到,“如今的世界,我們都有某種程度的互依性,你們必須權衡到底要開放到什麼程度,以免失去經濟獨立。失去經濟獨立會影響你們政治獨立自主性。”希拉里這一席話,綠營如獲至寶,紛紛藉此撻伐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
中央日報網絡報今天社評說,我們認為希拉里的提醒值得我們注意,但不宜過度解讀,而且正如她自己的遣詞用字,我們應該要careful(謹慎小心)以及thoughtful(深謀遠慮)。我們願藉此提出一些觀念性的探討,以免藍綠又淪於口水之爭。 其實希拉里所言皆是常識,並無特別之處,而且常識往往缺乏深謀遠慮的特質。對於希拉里的評論,我們必須指出其中一些值得商榷之處。首先,今日世界相互依賴已不用多言,即使美國與大陸,其貿易額也是從一九八五年的77億美元,快速成長到去年的5600餘億美元。二00五年時,美中貿易佔美國對外貿易的11.1%,排名第三,到了去年,已居第二名(14.6%),進口更是第一名,佔了19.4%。美國經濟規模如此之大,尚且如此,而台灣居大陸之側,又以貿易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又怎麼可能不深化與大陸的經貿關係。 其次,希拉里以烏克蘭為例,說明其能源依賴俄羅斯,因此政治獨立性就降低。我們認為,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不能拿來類比。一方面,台灣雖然與大陸經貿關係密切,但在能源上並不依賴大陸。能源猶如空氣與水,其影響程度自不相同,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台灣還不宜放棄核能發電這個選項。 另一方面,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是全球分工體系的一環,而不是台灣依賴大陸的進口以維持經濟。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尤其台灣的電子產業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們在台灣研發、接單,在大陸生產,以歐美為市場,這個模式恐怕不是用依賴一詞可以來說明。 第三,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並非只有依賴一個面向而已。美國將大陸拉到全球資本主義的體系,並深化與其經貿關係,反而使大陸更為依賴這個體系來維持其經濟成長。現在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那究竟是誰依賴誰,論者也有不同觀點。 最後,即使是所謂“依賴”,亦可以是一項策略,換言之,透過短期的依賴來強化自身的實力以提升未來更高的自主性。我們認為,台灣以貿易為經濟成長動力,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深化兩岸經貿關係,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重要的是,要透過這個過程,讓台灣的產業得以轉型升級,同時也強化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的力量。 誠如希拉里所言,探討兩岸關係宜深謀遠慮,在野黨可不要拿淺薄的常識之言來隨便唬哢民眾,那只會讓人更不放心而已。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