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中央日報不能用常識討論兩岸關係

中央日報穩固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一步

  中評社台北6月2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社評說,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於本月25日來到台灣訪問,成為首位大陸主管兩岸事務官員踏上台灣土地,其劃時代意義當不在話下,除了國人及朝野政黨外,各國媒體亦無不密切關注兩岸的下一步發展。

  社評說,由於時間緊湊,張志軍於抵台當日就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舉行第二次的“張王會”,會中達成一些具體成果:(1)確認將“人道探視權”納進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服務功能;(2)大陸同意在台灣“立法院”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後,就啟動緊急磋商機制,進行後續協商;(3)雙方同意研議兩岸經濟發展與區域經濟進程相銜接可行途徑;(4)雙方進一步安排就陸客中轉議題展開溝通,及(5)推動各領域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及新聞等面向。

  其中,王郁琦與張志軍也同意建立兩岸事務首長互訪的機制,讓兩岸官方交流成常態化。倘若此一構想能付諸實現,代表著兩岸關係將進入另一層次。當然,兩岸關係能走到如此熱絡的地步得來不易,這是過去近30年的風風雨雨與辛勤努力,故維護台海和平發展穩定不單單是朝野政黨及中共當局的共同責任,更符合國人的期待與利益。

  社評說,張志軍此次來台訪問代表三層深遠意義:

  第一,兩岸事務首長互訪的常態化,有助於兩岸的溝通與交流。借用張志軍在“張王會”所開頭的話:“這次從北京到台灣,飛行一共用時不到3小時,但邁出這一步是珍貴的,足足用了65年。”足證兩岸關係的錯綜複雜,其中包括了民族情感、國共鬥爭、制度選擇和政治爭議等,這些都使得兩岸事務發展出與其他國際政治產生截然不同的獨特模式。

  回顧兩岸歷史,早於1990年代就有建立兩岸事務首長互訪機制的呼籲,當時的主政者也並非全然拒絕此一構想,也才有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來為此鋪路。可惜的是,在兩岸主權爭議的政治意識仍相當高漲的年代,台海關係並未隨著冷戰的結束而見到足以化解雙方歧見的曙光,反而越走越遠,直到2005年才藉由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之破冰登陸之旅而打開僵局,但雙方又等了近10年才有兩岸事務首長的互訪。因此,張志軍此行別具歷史意義,也是兩岸關係另一階段的開端。

  第二,國台辦主任來台能進一步加強兩岸了解、深化交流。王郁琦在致歡迎詞時就表示,“期待張志軍能傾聽台灣人民聲音、理解台灣人民生活方式、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強調“在這當中難免會有不同意見的表達,但相信可以讓張主任更深刻認知道真實的台灣。” 

  過去30年歷經了兩岸關係的波折或平順,其中當然是許多經驗與教訓所得到的寶貴結論,雙方當更加珍惜。不過,再多面向的廣泛交流往往敵不過政治歧見的考驗,也凸顯了兩岸事務首長會面對話的重要性,畢竟“張王會”所代表的不只是兩岸和解的象徵。更是兩岸共同解決難題的開始。
 


【 第1頁 第2頁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