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於二O一二年開始談判,至今已進行了十一輪談判,原來計劃在二O一五年完成,但在習近平訪韓之後,雙方已承諾“進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談判”,極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就會簽署。 令人感慨的是,中韓FTA之所以加速進行,主要關鍵竟然是台灣。以往韓國擔心與大陸簽FTA後,大陸低價農產品輸韓,將導致韓國農民重大損失,所以對雙方FTA並不熱衷,但兩岸在二O一O年簽署ECFA之後,韓國政府擔心韓國產品將失去大陸市場競爭力,因此加速與大陸談判。 平心而論,中韓之間談判並非十分順利,談判過程中,雙方在貨物貿易方面也相當分歧,主要體現零關稅產品所覆蓋的產業領域方面,大陸要求韓國更深入開放農產品市場,而韓方則要求大陸更多開放工業品市場;韓國內部也有反彈,由三十三個農民團體所組成的“中斷韓中自由貿易協定農水畜產非常對策委員會”就強烈反對韓中簽署FTA,但韓國政府排除一切阻力,並做了相當大的讓步,使雙方FTA的分歧逐漸縮小;一旦雙方在年底之前簽署FTA,韓國將是當今全球唯一一個同時與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及東協簽訂FTA的國家。 事實上,目前韓國對外簽署已生效的FTA共有四十八國,已有三六?一一%出口貿易值涵蓋在零關稅FTA範圍中,一旦其洽簽中的FTA都全部達成協議生效,覆蓋率將高達八O?九七%;相對的,台灣即使將中美洲五國的FTA、ECFA早收清單、台星ASTEP及台紐ANITEC全部加計在內,覆蓋率只有九?六五%,兩相對照,充分顯示雙方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日益懸殊。 令人擔心的是,台韓出口商品大約有六成五重疊,在大陸市場競爭尤其激烈。依據韓國貿易協會及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分析,台韓對大陸出口的前五十大產品,就有三十三種重疊;其中前二十大產品,包括液晶面版、石化產品、半導體及部件、辦公室設備等十四種產品更呈現高度重疊,而這些產品佔韓國對大陸出口的六成。 在韓國廠商的競爭下,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市佔率,近年已逐漸被韓國取代;台灣產品在大陸市佔率從二OO一年的十一?二%,降到二O一O年的八?六%,同一期間,韓國則從六?九%,成長為九?九%;目前韓國為九?四%,台灣則為八%,一消一長,趨勢已相當明顯,等到中韓FTA簽署之後,台灣產品在大陸的競爭力勢必更將削弱,市佔率自然會更加萎縮,這對高度仰賴大陸的台灣,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正因為如此,政府極力想要趕在陸韓FTA簽署之前,完成ECFA所有的後續談判,使台灣的出口仍有一線生機,但民進黨卻全力杯葛,以致連服貿協議簽署一年,至今仍無法生效。更悲哀的是,儘管馬英九心急如焚,出口廠商也普遍叫苦,民進黨對於服貿協議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仍然堅持杯葛,眼見台灣經濟的生機即將斷絕,怎不叫人痛心疾首?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