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5日電/中國時報15日發表社論說,第六屆中美戰略與經濟會談於7月9日到10日在北京召開,雖然雙方高級官員都稱會談是有益且有成效,但實際上,這次雙邊對話成效甚少,從這次中美116項戰略對話成果清單中可以看出,雙方在南海爭議、網路安全等關鍵性戰略問題上甚至愈行愈遠。對話結束次日,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福克斯立即提出南海三不建議,呼籲各方自願凍結特定行動,並指中國的片面挑釁行為讓人懷疑其遵守國際法的意願。中美關係不容過度樂觀。
社論說,尋本溯源,中美之間的戰略對話最早始於2005年8月,目的在保持、擴大雙方的合作,促進亞太和世界的和平,後來一共進行了6次,重點在於深化對話與互信、希望增加共識、擴大合作、加強協調與磋商。至於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則始於2006年12月,一共進行了5次,其中涉及的具體經貿問題,包括航空、服務、銀行、證券、人民幣匯率、能源、環保、貿易投資、食品安全,及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與如今所討論的問題其實差異不大。 布什政府時期,由於其本人和新保守主義分子對中共懷有強烈的敵意和不信任感,美國當時甚至把其視為戰略競爭者,所以兩國之間的戰略會談一度被改為資深官員對話。之後奧巴馬政府將兩者合而為一,這代表美國思維的一大轉變。雙方都派出國務卿、國務院副總理等級人士出席,兩國元首也循例發表重要談話或予以接見,由參與人員之多、級別之高、議題之廣可以看出,中美雙方對此對話機制的重視。 |
【 第1頁 第2頁 】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