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微博)7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实习生 张云蕊/文 沈威/图)4日上午,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首届两岸学子论坛在厦大开幕。权威学者成为配角,来自两岸16所高校的100多位硕、博士生唱主角,成为本次论坛最大特色。据悉,这是迄今两岸关系学界所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两岸研究生学术论坛。
昨天上午,来自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等两岸知名高校的9位研究生,聚焦两岸政治、经济、历史及文教等不同领域,进行大会发言。下午的六场分论坛,则有更多同学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和心得。担任论坛点评人的,则有邵宗海、童振源、邓利娟及林冈等多位两岸关系研究界权威学者。
厦大台研院院长刘国深认为,本次论坛是两岸青年学子交流的创举,因为青年学子代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非常荣幸能提供舞台,让两岸青年师生交换研究心得、相互砥砺,建立相同的知识系统和话语系统,真正形成共同的认知体系。”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所长童振源教授则认为,台湾年轻人对两岸关系有自己的想法,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思考。这次的论坛让两岸青年学子当主角,能让台湾年轻学子了解书本和电视以外的中国大陆。
据悉,首届两岸学子论坛的重头戏“夫子开讲”,将于5日上午在厦门大学举行。届时,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及厦大台研院资深教授陈孔立等前辈,将面向与会的两岸百名研究生开讲,来一场师生间的“头脑风暴”。
声音
厦大博士生林子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应有“憨人”精神
以前我跟台湾的青年朋友介绍,厦大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他们的焦点往往放在那个“中国”有没有包括台湾。当然,虽然他们这样问更多是调侃,但也说明台湾问题影响之深,连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都能包含某种“统独”意涵。
但实际上,我可以觉察到两岸青年的感情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我们所思所想所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年轻,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我们之间没有情结,更没有恩仇,只有同样的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父母从小就教导我们“天公疼憨人”(闽南语)。处理两岸关系需要睿智,也需要三分的傻气。太算计得失,两岸关系只能原地踏步。大人们已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两岸青年应该沿着这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带着“憨人”精神,把心放宽、真诚相待,坚实向前走好每一步。
台大硕士生汪兴寰:希望以后常通过微信互动
我的专业方向是大陆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等领域与台湾的比较研究。这次论坛提供的机会,让我有机会直接了解大陆的现状,特别是有机会实地看一看,大陆经济到底是怎样的状况。相信这样的经历,可以对我的研究有很大帮助。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也希望能够多结交大陆青年朋友。我开通了微信,希望以后两岸年轻人可以常通过微信互动。
虽然从事大陆研究,但以前了解大陆的途径比较有限,一般是通过新闻。有重大的国际性新闻发生时,我都会特别关注大陆的表现。我也会跟到台湾交流的陆生聊天交流,通过他们来掌握一些关于大陆的资讯。此外就是通过看一些大陆的书籍以及网络来了解大陆情况。据我观察,大陆整体经济情况仍然很OK,大陆民众对经济发展预期,也比台湾人更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