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在這篇論論中指出,台灣領袖多年來一直警告“孤立只會破壞台灣的競爭力”,現在台灣領袖最擔心的事可能即將成真。如果中韓自貿協定(FTA)順利在今年底簽訂,台灣對大陸出口中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將由韓國產品取代,利潤率微薄的平板電腦及機器製造業有可能會因價格問題失去大陸市場;對台灣出口的威脅高達四百九十億美元。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這種狀況,台灣清楚,大陸也十分理解,所以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在兩岸經合會上喊話,希望大陸體認兩岸關係與大陸和韓國不同,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關係”;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則回應,大陸已注意到台灣企業的關切,以及對喪失自身優勢的憂慮,大陸雖然願意讓台灣業者在大陸市場早一步布局、多一些優勢,但“不會因台灣而停止對外開放腳步”。 顯而易見,大陸不會因為服貿與貨貿協議的躭擱,就延遲中韓FTA的進度;另外,對於台方希望加速貨貿協議談判,再讓服貿協議過關的想法,鄭立中也重申“兩岸授權協商所達成協議的權威性,應該得到維護”的立場;顯示如果服貿協議不儘快生效,貨貿協議就很難簽署。 面對這種現實,在野黨不斷鼓吹,台灣應該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來因應。這樣的主張看似不無道理,但完全只是空話,因為台灣不管是想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是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都仍要看中國大陸的態度,華爾街日報就明白指出,大陸已暗示,如果台灣不先與大陸進行貿易自由化,大陸將遊說阻止台灣加入TPP之類的多邊貿易協定。 換言之,台灣要想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必須先儘速讓服貿貨與貿協議生效,然後再加速修改過時的法規、制度,取消不合時宜的投資限制,並詳細調查受影響產業範圍及其承受能力,提出具體可行的輔導轉型方案,才有可能。 問題是,服貿協議簽署已經快一年兩個月,要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先通過才進行審查,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要在九月開始的新會期才列入議程;問題遠較服貿協議複雜的貨貿協議,要想在今年年底前通過,可能性更微乎其微。正因為如此,民進黨如果再一味抗拒服貿與貨貿,只會使台灣更加難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儘管如此,我們也要提醒大陸,最新民調顯示,只有二十?六%受訪者認為大陸會協助台灣加入區域整合,而五十六%的受訪者認為大陸不會伸出援手;另一方面,民調同時顯示,如果大陸公開支持台灣加入區域整合協定,則支持簽署兩岸服貿協議的比例達四十四%,首次高過反對者三十九%。 毫無疑問,多數民眾對於大陸支持台灣加入區域整合併無信心;而這種心態也關乎服貿協議能否生效。因此,大陸方面若想服貿、貨貿早日通過,以具體的行動展現支持台灣加入區域整合,可能是最有效的策略。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