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纵深时评 >> 中央日報缺了東風的馬習會

星島日報中日決勝?豈止在戰場

  今年的九月三日,是中國首個法定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前中日關係緊張情勢未解,而從長遠來看,日本政客右傾化毫不止步,兩強充滿火藥味的相爭局面將長期存在。六十九年前的來之不易的抗戰勝利昭示:中華民族只有自強不息,方能遏制外強覬覦。

  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身為華夏子孫的一員,我們在紀念勝利的同時,應當認真思索:當年中國為甚麼被侵略,為甚麼付出慘重代價才能戰勝日本;又為何日本始終不承認對華“戰敗”? 

  日本民族特性?,有著只對強手屈服的文化因子。當年美國以兩顆原子彈迫使日軍放下侵略屠刀,終結了二戰遠東戰事,其後為日本劃定戰後棄武規則,並派兵進駐,日本無法說上一個“不”字,也公開承認對美“戰敗”。此說雖是口不由心,但以美國數十年來在軍事、科技、金融諸領域雄霸全球,並擔當世界規則主要制定者的絶對優勢,日本豈敢對山姆大叔不恭?也正是出於權衡國力的原因,日本從來不對被侵略的中國承認“戰敗”,更認為只有古代的中華文化值得學習,而近現代文明的效法對象,唯有歐美為標桿。

  當中國曆經三十餘年的大發展,驟然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巨人之時,日本仍徘徊在經濟低迷的陰影之中。兩國實力對比的大逆轉,中國在航天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飛速進步,令日本愈來愈憂慮這個日益強大的鄰居的影響,民族性格中的危機感被大大激發,在政壇右翼的不斷操弄下,從力推TPP、通過保密法、修改和平憲法、解禁售武與集體自衛權,一步步展露掙脫禁武規則、一心與中國對抗的利爪。

  當年日軍侵華,雙方軍隊對決在疆場,比拚的卻是兩國的綜合實力。中國軍隊付出遠多於日軍的傷亡,民間死傷及財產損失更不計其數,這也是日本右翼至今不願承認敗於中國的主因之一。

  今天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整體實力仍有待提升,以全球GDP第二的“大塊頭”,無論人均GDP、社會管理還是國家軟實力,距發達國家的水準尚有距離。尤其在對大局影響至關重要的某些高科技領域,中國與日本仍然存在差距。

  (來源:美國星島日報)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