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日電/馬政府此刻正面臨信任與信用的雙重危機。所謂信任危機,是指府院高層對部會首長不夠尊重、不夠信任所衍生的危機;所謂信用危機,是指“內閣”便宜行事、自毀章程、失信於民所引發的危機。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先談信任危機。近日陸委會拔官記雖讓人有點震驚,但算算六年來下台逾四十位部會首長,也就見怪不怪了。回顧一下,我們有多少部會首長在全力以赴之際被撤換,便可了解所謂拔官記六年來已上演無數場。這種毫無章法的拔官、改組,早已成為馬政府的新常態。 如此任免“閣員”的態度說明了一點,馬英九不尊重自己所任命的“閣員”。這些年被馬英九肯定過的部會首長,莫名其妙下台者數不勝數,張顯耀並非特例,如“政務委員”薛琦、“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經濟部長”尹啟銘與施顏祥、“財政部長”劉憶如、“法務部長”曾勇夫等人,都曾經是馬英九所推崇的人才,他們也宵衣旰食地推動馬英九裁示的政策。但只要一份民調、幾位名嘴、數篇評論夜以繼日的砲轟,就足以動搖馬英九對“閣員”的信任。這樣的決策風格已讓“閣員”們個個心寒,如此不尊重、不信任自己的“閣員”,還有誰會為這個主子賣命? 馬英九在六年前就職典禮上曾保證:“不要讓政府成為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要成為領導台灣進步的發動機。”但以馬英九如此對待“閣員”的態度,“閣員”們如何去領導文官體系,領導不了文官體系,這個政府還能當什麼發動機? 不幸的是,這些年來的情況就是如此。“閣員”一再的更替,政策一變再變,只要政策提出來被外界批判,府院的支持態度便開始轉變。核四決策如此、取消油電緩漲如此、復徵證所稅如此、退休年金改革也是如此,還有老農津貼及八項社福津貼制度化公布不到一個月就退縮更是如此,如要一一列舉,實罄竹難書。府院態度的反復,讓政府的威信盡失。 原本該是一個有能量的“發動機“內閣”,最後全成了只會空談“國土”計劃、社會正義、黃金十年的“口號“內閣”。“內閣”人事不斷更替,六年裡換了四任“閣揆”、四任經長、四任教長、三任財長、五任“經建會主委”,謀國的老臣逐漸凋零,空降的新手與日俱增。這個用人哲學讓“閣員”失去自信,文官失去目標,不論推動什麼政策既難以折服在野黨,也說服不了小民百姓,馬政府的支持度連年下滑,豈偶然哉? |
【 第1頁 第2頁 】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