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行一部面向21世纪的科学的民法典,将是我国法律文化达到一定水平的体现,更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和20世纪初的《德国民法典》,曾是世界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架成形,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也随之加快。
民法典是社会经济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更是一国生活方式的总结和体现。在成文法背景下,如果没有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不仅很难向世人展示我们形成的民事法律制度,准确展示中国法制文明的发展水平和高度,而且,零散的民事立法将妨碍民事法律制度的体系化水平。
法典的灵魂在于体系性。体系化的民法典不仅融合了形式的一致性、内容的完备性以及逻辑自足性,还统一了市场法则,能保障法制统一,避免民法规范与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的矛盾冲突。作为现代社会的一般私法以及百科全书,民法典通过合理的架构为民事活动提供各种基本准则,为交易活动确立基本的规则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民法典提供了稳定的价值体系,在坚持和弘扬传统私法中的平等、自由和安全价值基础上,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效率价值以及现代民法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并围绕这些价值进行全面有序的制度安排。
对于法官而言,民法典是法官正确适用法律、依法公正裁判的重要保障。众多的单行法往往让法官在“找法”时无从下手,查询成本较高。比如,面对一起因网购热水器漏电导致伤害的案件,法官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有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管理法等,还有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等,法官往往难以作出选择。实践中出现的“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现象,不少也与此有关。如果有一部民法典在手,通过领略其规则和精神,法官就可以找到民事裁判的主要依据。即便出现法律空白,法官也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漏洞填补等方法,在民法典中找到解决所有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
一部优秀的民法典应当是一本公民权利的宣言。通过制定一部民法典来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确立现代社会的基本交往规则,不仅能够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广泛地吸纳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法治建设进程,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颁行一部面向21世纪的科学的民法典,将是我国法律文化达到一定水平的体现,更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先进的、体系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不仅能够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将为我国在21世纪的经济腾飞、文化昌明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