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部队在烈日下作业是常态 维和部队供图
不费枪弹化危局
“武力对称、最低限度、不要伤及第三方是维和部队动用武力的三原则。”对有十六年军龄的张革强而言,最大考验是每一项行动是否符合法理依据,武力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
警卫一排排长杨开金回忆,5月19日的骚乱短短两分钟内,上千当地人被煽动聚集到营区门前,试图冲击营区迫使维和部队放弃中立立场,介入当地局势,但中国警卫反应迅速,很快全员到位,无机可乘,人群改为示威,投掷石块、燃烧瓶。
中国维和部队始终保持极大克制,在场面逐渐缓和后,喊话与游行人群沟通劝离,最终散去。东战区司令马马杜准将事后看望中国官兵,“感谢的话说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他用中文讲了一句‘中国军人真是了不起’。”杨开金说。
轮换回国前,警戒分队共完成697次机动巡逻、警戒护送等安全防卫任务,东战区要求全战区47个国家维和军人学习借鉴中国军队的防御设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联合国总部通电表彰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授予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这一荣誉授予对象都是冲锋在世界最危险角落的勇士,“UN”围绕的联合国标志的背后,铭刻?“为和平服务”。
架设海外空中护送生命线
在马里维和期间,中国医疗分队首次在海外执行立体后送任务,开创空中救护先河,成为马里任务区全域机动的卫勤力量。
海外执行立体后送对中国军队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因为使用的是外军承担维和运输任务的飞机,中国医疗分队事先多次勘测各种运输机型技术参数、论证高空气压及噪音对伤病员的影响,预想各种伤情背景,制订预案,开展多次人装结合训练。
解放军211医院消化科主治医生葛俊臣是空中护送组成员之一,曾在24小时内连续5次起降,3次更换旋转翼和固定翼飞机,将一名被沙暴连人带帐篷裹挟到空中摔至颅脑外伤的柬埔寨维和士兵平安送到后方医院。“当时病人已经深度昏迷,没有心跳和呼吸,血压始终靠升压药维持。飞机上没有呼吸机,我们5个人轮换捏气囊帮助病人呼吸,一路捏了三个多小时。”葛俊臣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