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航工业哈飞新型号研制现场,走近夜以继日拼搏在研制一线的青年群体,他们会用行动告诉你:这里的青春是梦想、激情、责任与成长。在这项志在蓝天的伟大事业里,青春之花正傲然绽放。
挑重担时有他们
随着新型号研制工作向前推进,刘建宇觉得时间少了,少到总希望一天有48小时;任务重了,重到通宵工作成了家常便饭;中国小了,小到一天可以飞几个城市协调成品;白头发多了,让“80后”的自己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大好几岁。作为总师办型号室主任,他的团队负责协助副总工程师做好型号管理工作,协调成品、管理人员、组织会议、管理现场……只要与型号相关,事无巨细,跟随服务,追踪到底。
为全面了解信息,并做到及时协调,他们每天要往返生产现场几十次。遇到责任不清、流程不畅的重要环节,必须第一时间沟通推动,为生产赢得更多时间。试验机总装期间,配套成品接二连三出问题,这对天天熬夜加班抢进度的型号团队来说是不小的阻力。“一定不能让成品影响生产进度”,刘建宇的忙碌顿时升级,他带领团队一方面请技术专家检测成品,一方面迅速联系厂家返修。那段时间,大家电话打爆了、嘴皮子磨破了、腿也跑细了。最终,成品问题被消灭在初始状态,没有发展成为影响总装进度的“病灶”。
攻难关时有他们
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员,能参与到新型号研制工作中来,董楹觉得自己“中大奖”了,他没理由不撒开欢儿得干。凸缘接头是被广泛应用到发动机和环控系统中的航标件。经采购人员多方联系,确定国内外均采购不到,只能自制。虽然自制也无资料和经验可借鉴,但装机迫在眉睫,必须想办法干出来。型号成立了自制凸缘接头的攻关组,多次试制下来,均以凸缘处材料破裂而失败,自制工作一下子陷入“死胡同”。吃饭不香、睡觉不甜,董楹纠结在凸缘接头问题里无法自拔。经过查阅大量期刊、杂志和专家论文,借鉴以往数次试制经验,他进行了大量有限元计算分析,最后发现“航标有问题”。“按照航标给出的尺寸和材料,结合现有的成型方法,凸缘成型高度已经超出了材料的成型极限,成型过程中必将发生破裂。”董楹的话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肯定是“疯了”。要知道,航标是经行业资深专家的数次评审和验证,由行业标准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怎容轻易质疑?挑战权威是要用证据说话的。
董楹拿出一摞写满演算过程并配有草图的稿纸,他严谨的计算过程似乎说服了大家,攻关组决定按照董楹提出的方法试一试。更换材料、改进工装,多次试制后凸缘接头实现了一次无破裂成型,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抢急件时有他们
夜里11时,复合材料车间内仍灯火通明,又是一个集体加班的夜晚。由“80后”工艺员张卓轶领衔的“复材团队”仍在紧张地研究着主减整流罩的成型方案,任务节点迫在眉睫,每一分钟都显得异常珍贵。当初接受任务时就预料到新型号的研制会充满挑战,但现实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想象。因为采用的是新材料,成型后的零件出现厚度超差、分层、表面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必须通过反复试验找到合理的成型参数和条件,以满足成型与装配要求。张卓轶的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异常坚定,今晚必须拿出解决主减整流罩变形问题的方案。
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虽然经验不足但拼劲儿有余,他们仔细分析检验报告、研究温度曲线、调整成型参数、改变入炉状态,方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完善,等试验件入炉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时。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主减整流罩以变形小、表面质量好顺利通过检验。
这就是他们,虽然节点紧迫但坚决完成任务。挥洒在航空事业里的青春,因为这份拼搏而分外灿烂。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