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陈涛拿着一叠民事诉状来到了事发商厦楼下。经过3年的苦苦寻找,终于找齐了商厦内的百余家被告。张磊摄
6 月18日,锦江区法院宣判锦阳商厦 124 商户每户承担 1230元,共赔偿15万余元。 张磊摄
●12月26日,陈涛向成都锦江法院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
专家: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不知道自己成为被告的商家也将受限
●2011年,24岁的陈涛搭着女朋友经过成都青羊区锦阳商厦时,被一只马克杯砸中头部,经过司法鉴定,他落下了8级伤残。
●历经三年维权,今年6月法院判决锦阳商厦124户商家共同分担受害者陈涛的各项损失15万余元,每家承担1230元。
从
夏天到冬天,“天降杯具”案的判决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被告商家中只有不到两成交纳了共3万余元的补偿金,仍有98户尚未履行。事实上,从事件的发生到最终判决,很多商家自始至终都“置身事外”,或改换地址联系不上,或注销无法查找。代理律师王黎明说,虽然从开庭到判决,曾两次公示送达,但是无法排除还是有部分商家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被告了,也不知道判决了,更不知道自己可能会成为“老赖”。
而对于接下来强制执行的情况,陈涛担心“法不责众”,剩余的补偿金将成为一张永远也无法追回的“空头支票”。
A
申请强制执行按了近200个手印
26日上午9点过,陈涛坐在郫县前往锦江法院的公交车上,不时看看手表,心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前一天,律师王黎明告诉他,26日早上9点半要去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书,他说他想一起去,看看接下来法院会怎么做,王律师说没有必要,只是去交材料,法院正式受理还得等上一段日子。但陈涛还是背着王律师赶了过来。
就在陈涛快要到法院时,王律师打来了电话,说材料已经交了,还需要补充一些,法院就会正式受理了,不用他亲自跑过来耽误工作。陈涛想,来都来了,还是听听法官接下来会怎么做。在10月24日判决生效的15日内,有17户商家主动交纳了2万余元的补偿金。后来,又有9户商家交纳了1万多元补偿金,也就是说,在申请强制执行前,也只有26户商家交纳了共计3万多元的补偿金,还有98户商家仍未履行责任。
法官告诉他,强制执行受理后,他们将继续挨家挨户找出这98家尚未联系上的商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让他尽快拿到补偿金。下周,他们计划把9户商家交纳的1万多元补偿金转交于他。
陈涛还记得,填写材料那天,他在执行申请书和委托书上按了近200个手印,签了将近200个名字。从上午直到下午,光是整理材料,核对商家名称,律师就用了将近一周。王黎明说,由于是按份补偿,所以有多少家就有多少案子,有多少案子就得起草多少份申请书和委托书。这是全国少有的涉及被告人数如此众多的案子,同时申请对98户商家强制执行的工作量自然很大。
B
三年找齐商家开庭时大多未现身
目前,拿到手的3万多元补偿金,对于负债累累的陈涛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他说,前几年为了治病,家里四处借钱,父亲拖着病体还要到工地上打工。先期的2万元补偿金他还了1万,剩下的1万大部分都给父母治病买药了,可家里仍欠了6万多元的债务。
前些日子,医院诊断出陈涛父亲一只脚里的骨头坏死,如果不手术将会持续疼痛下去,无法行走。催债的压力和父亲的病痛让本已维权举步维艰的陈涛雪上加霜,他期盼能够通过强制执行尽快拿到这笔救命的补偿金。
但现实是,对于执行是否到位,补偿金是否能拿到,陈涛一直心里没底。他说,由于流动性大,很多商家不是更换了地址就是注销了,陈涛花了3年才找齐了被告,其间的名单也是变了又变,从开庭到审判,120多户商家中只有二三十家出现,大部分人从未现过身。但他觉得,如果不启动强制执行,这笔补偿金很可能石沉大海,自己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12月中旬,陈涛决定对剩余的98户商家申请强制执行。
C
两次公告送达不少商家还不知情
“这个案子从立案到判决,有两次都是公告送达,可能的确有很大一部分商家实际并不知道被告了。”王律师说,从案件一开始,寻找涉事商家就成了最困难的事。总计100多个被告,在开庭前和判决后,主要都是通过登报等形式公告送达。而公告送达期满,则意味着法律认为商家已经知道开庭和判决的情况。但实际上,可能有部分被告商家至今都不知道案件的情况。
他说,联系不上的商家给判决的执行难度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同时,他仍对执行充满信心,和其他高空坠物相比,该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涉案被告基本都是公司企业,对于支付1000多元的补偿金来说并不困难。一旦实行了强制执行,无论公司地址如何变更,法院都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查询到公司的银行账号、车辆、房屋信息,并直接作出相应处理。即使是公司已经注销,法院也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追究相关股东的责任。而最关键的是,这些商家有可能成为“老赖”。
已赔钱商家:不知情成老赖更冤
在采访中,记者也联系上部分已经履行判决的商家。“我们最终还是愿意拿钱出来补偿。”这些商家称,杯子不是自己丢的,本来被告赔钱就觉得有点冤枉,但是法律既然这么规定,而且受害的小伙陈涛的确困难,所以补偿也理所当然。
但是这些商家也提出另一个疑问:“我们赔了钱也就了事了,但是那些搬走了的,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就成了老赖,他们还要冤些。”商家们说,按照法院的判决,每户也就只赔1000多元钱,这个数额绝大多数做生意的人还是承担得起的。关键是很多被列为被告的商家,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告了,成了老赖,生意和生活都要受很多影响,就更冤了。专家说法
不知情的商家 依然可能成为老赖
那么实际不知情的商家,为什么也可能成为老赖,受到限制呢?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唐尧做出了解释,虽然在这起案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公告送达的方式,不排除不少商家实际不知道开庭和判决的情况。
但是在法律规定上,公告送达有较长的公告期限,并且通过了多种公开手段,向社会告知。因此一旦公告期满,法律就视为商家已经知道了情况。从法律意义上讲,只要法院按照程序有所明示,就表明商家已经知情,无论是否应诉,其法律效力依然生效,商家依然要履行相应责任。延伸阅读商家一旦成为老赖贷款甚至坐高铁都受限
什么是“老赖”?成都市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说,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确定了商家补偿陈涛的义务,但商家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接受法院判决,履行补偿义务,陈涛就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旦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商家就有可能被拉入失信人名单,即社会通称的“老赖”。
据最高法规定,上了失信“黑名单”的“老赖”,将禁止乘坐飞机和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不能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最高法院还将继续拓展失信被执行人惩戒范围,在行政许可等环节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限制或约束,将高消费的范围进一步予以明确,如限制乘坐动车一等座、商务座和观光座,限制乘坐高铁等。目前成都已经开始建立被执行人征信体系,将被执行人纳入该系统,其案件执行信息与工商、税务和银行征信等系统联网。因此本案中的商家一旦成为老赖,个人征信将直接受损;如果被执行人是单位的,其后续的银行贷款、工商税务业务都将受到影响。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实习生李智新闻回放
◥2011年 24岁的陈涛搭着女朋友经过青羊区锦阳商厦时,被一只马克杯砸中头部,被告知右半身可能永久性瘫痪,即便出院后,癫痫会不时发作,经过司法鉴定,陈涛落下了8级伤残;
◥2012年 在找不到谁是扔杯人的情况下,陈涛利用“高空坠物连坐”条款规定,将有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即锦阳商厦的29家企业告上法庭,索赔30万元;
◥2014年4月 这场持续了3年的“天降杯具”案在成都锦江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最终确定的被告为144家。这是四川省“高空坠物伤人”案件中,被告人数最多的案件,在国内都属罕见;
◥2014年6月 “天降杯具”案在成都锦江法院公开宣判。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法院判定由124户商家共同分担受害者陈涛的各项损失15万余元,每家承担1230元;
◥2014年10月29日 陈涛拿到了首批补偿金,17名商家自动履行补偿所给付的2万余元;
◥2014年12月26日 陈涛向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书,要求向未履行补偿义务的剩余98户商家实施强制执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