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12月11日讯 据本港媒体中评社编译报道,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赐日前在《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撰文阐述中国加入南盟的三个理由,文章指出,有南亚国家的支持,中国加入南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印度应该用开放地方主义的心态对待中国在南亚的存在。文章如下:
虽然中国自2005年开始就是南盟自由贸易区的观察员,还是巴基斯坦的战略盟友,但公平的说,南亚并不是中国外交的重点。现在,中国在南亚的利益显着增加。申请成为南盟成员国是南亚在北京外交政策日程上重要程度增加的体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访问了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习近平是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第一个访问马尔代夫的中国国家元首。同样,习近平也是28年来,第一位访问斯里兰卡的中国国家主席。这清楚表明,现在中国对南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兴趣。
中国对南亚兴趣日增主要由三个战略考虑驱动。第一,随着实力的上升,中国的影响力要延伸至邻国之外到达南亚和印度洋。虽然印度不满意,中国的核潜艇还是停在了科伦坡港。而且中国第一次没有对此保密,反而表示这“没有什么不寻常”——说明中国希望把在南亚的军事存在当成“平常”事件。但由于中国不被认为是南亚国家,因此在该区域的存在令人惊讶。加入南盟,得到“南亚国家”的身份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北京扮演区域内角色。
北京参与南亚事务的第二个原因是“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自此,北京试图通过互联互通建设,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完整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今年9月对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访问的主要目的是推广“一带一路”战略。该战略被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目前,中国已经得到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支持。但中国还需要多边机制加速南亚的一带一路建设。除了最近推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盟是中国寻求支持、落实外交蓝图的理想平台。
第三,中国希望加入南盟与印度的东进政策有关。莫迪政府将“向东看(Look East)”政策重新命名为“向东行动(Act East)”,希望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建立更深的关系。虽然不清楚印度会如何向东行动,但印度希望在南海扮演积极的角色。印度和越南在南海争议区域就油气勘探达成合作,还在与美国达成的联合声明中特别提到了南海的情况。前者中国强烈反对,后者必然引发北京的不满。
此外,北京对印度和日本日益上升的战略伙伴关系感到不适。今年7月,印度邀请日本与美国一道,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在西太平洋的马拉巴尔军演。随后莫迪又在日本含蓄的批评了中国的“扩张主义”。这些动向北京并非熟视无睹。因此,北京的政策向南,对印度施压、对抗其向东的扩张是合理的。
有了一些南亚国家的支持,中国加入南盟就好像只是时间问题。除了严肃的审视中国加入带来的影响,印度没有什么选择。作为南亚的主导力量,印度或许应该以开放地方主义的心态应对中国的存在。阻挠中国全面加入南盟之外,印度应该仔细考虑使中国的南亚活动与印度的周边政策互为补充的可能。这对印度而言是紧迫的挑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