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为伟大人民点赞。(资料图)
正视大势不忘差距--听海外专家谈"中国世纪"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在2015年1月号的《名利场》杂志上发表了名为《中国世纪》的文章,提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美国应顺应时势,远离遏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这篇文章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中国前景和未来定位的讨论。不少海外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也要看到,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是世界第一。未来的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但并非唯一的领导者。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使合作共赢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中国经济登顶了吗?
施蒂格利茨在文章中说,2014年是美国能够号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一年。中国将强势进入2015年,并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领先全球。
他的主要依据是2014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统计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推算,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14年底超越美国。
何谓购买力平价法?简单而言,就是统计时一国的货币汇率并非按照实际市场汇率折算成美元,而是通过比较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确定换算比率。例如在美国一个汉堡包卖4美元,在中国卖16元人民币,那按购买力平价就是1美元兑4元人民币,而不再是市场上1:6左右的汇率,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购买力将被人为调高,由此折算的GDP也会跟着变大。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告诉新华社记者,用购买力平价衡量各国GDP在理论上有一定道理,但目前总体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例如各国物价统计数据样本存在局限性,同类产品往往质量或体验不同难以量化比较等。
洪平凡说,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40%左右,而世行报告将购买力评定修正系数设定为1.85,也就是说报告仍认为目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人民币购买力低估了85%。这值得商榷,由此得出的中国GDP可能被高估。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舍福尔德则认为,以不同方式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只是时间点不同,但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的经济崛起不容置疑。在采访中,这也是多数海外受访专家的观点。
“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只是人们可能没料到会这么快,”阿拉木图管理大学地区发展研究所所长图列绍夫说,“中国政府不断依据国内外局势变化推动改革,大企业也发展很快,能够不断创新,这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
“中国世纪”到来了吗?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中国世纪”就会实现?怎么样的世纪才可称作“中国世纪”?对于这些热门话题,海外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视角。
“我认为施蒂格利茨是对的。未来100年,只要中国能够管控住那些主要风险,这个世纪将是中国的,”美国CNA金融保险公司前董事长楚科斯坚说。
阿根廷管理和适应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蒂亚斯·卡鲁加蒂告诉记者:“历史上,中国就是传统的经济强国,只是在过去几个世纪被西方反超,目前中国正在重新返回它在全球的传统位置,我们都将成为见证者。”
美国福德姆大学金融系主任颜安也认为,“中国世纪”的提法并不罕见,许多研究和金融机构都使用过类似的说法,这表明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实力一定的认可和尊重,但也要警惕一些估算方法过于乐观。
“至于‘中国世纪’是否到来,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的增长,”颜安说,“中国在居民消费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当社保体系逐渐完善,这部分力量就会释放出来。中国企业也具备后发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创新革新将更有动力,这也是中国的优势之一。”
洪平凡则认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GDP指标的局限性。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只能排在全球80名以后。至于涵盖教育、医疗等综合指标的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指数”,中国还排在全球100名左右。
舍福尔德说,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区域发展也不够平衡,民众富裕程度的差距成为中美之间的重要差别,要追赶无疑需要时间。此外,美国另一大优势是它科技创新的实力,在全球依然显著领先。
“从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看,有些已经成为全球的引领者,有些方面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但是在一个逐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未来的中国无疑将形成重要的主导作用,”卡鲁加蒂作出了这样的结语。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