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夏利莱病逝 港失商界领袖

“占中”后不意味着天下太平

  文|刘兆佳

  “占领”行动及其一系列激烈行动肯定是香港回归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冲突事件,是多年来尤其是过去两年来各类矛盾的进一步累积和激化的具体呈现,反映了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和中产阶级人士中弥漫着怨恨、不安和恐惧情绪,矛头指向特首、特区政府以至中央政府。这些情绪使不少港人“暂时搁置”他们一贯以来对法治和守法的珍视,反而同情和容忍种种违法行为。然而,随着“占领”行动的时间延长,加上暴力冲突的增加,港人对“占领”行动的态度亦转趋负面。

  激烈斗争发生的导火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行政长官普选办法的决定。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股政治势力的猛烈碰撞。其一是香港的反对力量意图通过特首普选而取得香港特区的政权,从而扩大其政治力量。其二是中央锐意扭转香港回归后种种偏离“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情况,其后果无可避免是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政治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派“全力出击”或“绝地反击”不难理解。

  当前的政治形势的确颇为严峻,但只代表“占领”行动前的政治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并非一个崭新政治形势的出现。香港的整体政治格局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各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尚没有发生显着改变。香港内部尚没有任何一股力量有能力改变香港的政治格局。

  反对派或陷入长期内讧

  然而,在基本政治格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干变化趋势还是有迹可寻的:

  年轻人(学生、年轻中产人士、边缘青年)成为新生的政治势力,他们不大认同香港现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及其价值体系。不过,他们既然不愿意与既有的反对党派结成紧密同盟,轻视领袖和组织的重要性,及过度突出“自发性”与“平等参与”的原则,他们的政治能量也因此受到限制。在人口老化的社会中年轻人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反而觉得受到主流社会的“压抑”。他们的政治立场与主流社会相差甚远。他们挑战主流社会的过激行动难获广大港人接受。

  反对派面对激进势力抬头、内讧内耗、明显失去不少民众支持的局面。尽管反对派的“主流”党派参与“占领”行动的程度不高,但却对它给予支持,而在行动走向“与民为敌”时又没有与之切割。

  建制势力虽然旗帜鲜明反对“占领”行动,并以繁荣稳定的扞卫者自居,但由于政治取态和对民主发展的特定立场,也难以在当前的政治混乱中获利。不过,反对派之失,自然也会是建制派之得。虽然所得不多,但建制派的“团结性”却有所改善。

  “占领”行动显着打击了特区政府的管治威信。旷日持久的“占领”行动对任何政府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它突出了政府的政治权威和能量的不足。尽管民间对“占领”行动的反感和法院的介入帮了特区政府一把,让它可以用较强硬的手段处理激烈的违法行为,但由于它对特首普选办法的立场和港人的诉求认识角度不同,而长期以来公众对它的种种不满又不会因为“占领”行动的最终结束而减少,因此反对派之失难以惠及特区政府。

  政改不通过情况不会恶化

  中央在行政长官普选办法上的立场坚定,不因激烈行动而动摇,固然引起部分港人的不满,但中央没有直接出手以强硬行动“镇压”“占领”行动,则令部分港人感到放心。

  “占领”行动虽然已经因特区政府清场而结束,但更激烈的冲突在其结束后还会发生,在“后占领”的香港,下列情况值得注意:

  在“政治危机”后,让政府出现重大制度改革和人事变动收拾局面和挽回人心的做法,香港不会出现,尽管那些情况在其他社会甚为普遍。比较可行的是调整公共政策、改变管治作风和手法、拉拢更多政治支持者、开拓更多参政管道。不过,在政治斗争继续激烈,而管治威信又难以在短期内提升的情况下,那些手段的作用有限,香港的管治困难局面仍会持续。

  因此,即便特区政府会将施政重点放在土地、房屋、教育、青年、民生等问题上,但由于政治和财政资源有限,要在短期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为困难。就算特区政府有良好意愿,其政策建议也会被不少人从“阴谋论”角度来曲解和反对。

  港人的忧患意识会有所增加,繁荣、稳定、法治和秩序等议题在公共议程上会变得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政改议题的显着性。

  中央、特区政府和建制势力会加强协作,以繁荣、稳定、法治和秩序等议题来争取群众的支持,并致力建构香港日后发展的政策纲领,为发展和壮大“爱国爱港者治港”的长远目标打下基础。

  反对派会争取把这次政治斗争动员起来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组织起来,建立新的政治组织,不但为未来几年的选举做出部署,也为长期的政治斗争作好准备。他们肯定会以行政长官梁振英作为斗争对象来“团结”自己的支持者。然而,要成功完成“团结”任务并不容易。相反,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内讧内耗不断仍然会困扰着反对派。

  在立法会通过一套依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来设计的行政长官普选办法的概率很低。各方面对此已经不抱希望,而不少原来支持政改的人现在恐怕态度转趋犹豫,担心政制的进一步开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不过,即便通不过,香港的情况也不会急剧恶化,当然反对力量会借此策动新的一轮抗争行动。

  中央对港政策更为关键

  “占领”行动结束不等于香港从此天下太平。相反,为数众多的、不同形式的抗争行动会不时发生。至少在现任特首馀下的任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减少。然而,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占领”行动的机会应该不大,因为经过这次失败后,要重复组织另一次大型的“占领”行动的成本要比以前更高,也会引起港人更大的反感。

  香港政治的“胶?”或“僵持”局面不会在短期内打破。往后的发展不在于香港内部的变化,中央的对港政策更为关键。如果中央正确、有效地运用其权力来促进香港特区新政权的建设,包括端正中央与特区各权力机构的关系、纠正不符合基本法的各种法律和制度、促进以“爱国爱港者”为核心的管治联盟的建设,香港的政治生态才有可能出现重要变化,“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与香港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本文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摘自最新一期《紫荆》杂志)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