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微博)4月24日讯 据中新网报道,4月23日,台湾学者范延中等人委托其外甥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昌年,将其祖范轼、其父范熙壬的诗文遗稿及两部古籍善本捐赠给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北省博物馆。
范熙壬(1878—1938)祖籍湖北黄陂,系张之洞在两湖书院的得意门生。在1897年的乡试中,他与父亲范轼同科中。翌年赴京,父亲通过会试、殿试,得中进士,范熙壬落榜,但父子俩都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父子俩匆匆离京避祸,后范轼因在“两宫西狩”时有所建言,得以重返北京任职,范熙壬随父回京后也获任内阁中书。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招生,范熙壬以京官身份报考京师大学堂仕学馆,随即在初试和复试中均获得第一名。
范延中是台湾知名学者与诗人,此次向湖北省图书馆捐赠的“明初闵建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二函,每函六册,金镶玉装帧,绫包角;“明嘉靖建宁府书坊刻本”《周易经传》,二函四册,金镶玉装帧,绫包角。向湖北省博物馆捐赠的《蕻园稿存》、《敬胜阁稿存》、《蕻园老人书札》、《敬胜阁主人遗墨》等为范氏父子手书遗稿。
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汤旭岩表示,范熙壬曾参与“公车上书”,后追随中山先生,与同盟会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翻译过《资本论》,探求过立法救国。此次,范熙壬后人所捐范轼、范熙壬的诗文遗稿,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捐赠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和《周易经传》,代表了中国线装古籍高超的装帧技艺,体现了宋代大儒朱熹、程颐的学术思想,为今人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唐代文学提供了良好的底本。(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