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武夷书院讲坛”在沉寂800多年后,在武夷山下重新开讲,成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
继4月2日首场讲坛引起围观热潮之后,5月15日第二场“武夷书院讲坛”再次开讲。此次做客“武夷书院讲坛”的是台湾知名学者、朱熹第26代裔孙朱高正博士和武夷文化研究院院长吴邦才,两人分别从《朱子学在东亚文明圈与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武夷山与朱熹》的角度,为近2000名专家、老师、学生、干部、群众阐释“朱子学”。
那么,“朱子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何两岸都如此推崇“朱子学”?
两岸文化交流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朱子学’是被两岸同胞共同认可的,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精神纽带。”朱高正说。
今年是朱熹编撰的《近思录》成书840周年,时年生活著术在武夷山的朱熹46岁,该书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后人称“凡义理根源,圣学体用,皆在此编”,“盖自孔曾思孟而后,仅见此书”。两位专家都希望武夷山能借此策划一次《近思录》的研讨会,由两岸乃至东亚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再续共鸣之声,增强武夷山在“朱子学”研究、复兴、弘扬中的话语权。
朱高正认为,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中,特别是朱子文化的交流中,不要太苛求观点一致,无论是台湾的新儒学,还是大陆对朱子文化的复兴,其根脉皆是“朱子学”。因此,研究、学习、传承、弘扬“朱子学”是两岸共同的追求,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
[1] [2] 下一页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