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王毅直言日本不接受中国强大崛起 坦率令日吃惊

中国自主可控民族工程试运行 颠覆国外技术制约

2015年7月1日,国内第一个涉及上万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投入试运行,代表我国自主可控技术成果首次在国家大型军工企业得到成功实践,证明我国已逐渐具备了摆脱国外信息技术封锁、实现信息系统大规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力。

“民族工程”缘何而起

从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到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安全事件敲醒了信息安全的警钟。

据统计,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个人电脑中采用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等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这些国外的技术产品可能存在难以控制的木马、漏洞和后门等问题,使得网络和系统更易受到攻击,陷入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

2013年年底,中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我国网络安全与国家信息化战略融为一体来考虑,将信息化作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突显了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国家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又是一项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命脉”的“民族工程”。

建设国家自主可控“样板间”

多年来,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始终响应“大力推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摆脱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国家战略,积极承担我军重要信息装备国产化研制及集成验证项目,主持、参与了多项国产关键软硬件标准及规范编制,为我军国产化信息系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等专业领域积累了雄厚实力。

2014年下半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将目光瞄准在信息系统集成这一高技术门槛的专业领域,选择以信息系统迁移技术作为进入我国自主可控计算机系统应用领域的切入点,明确了以建设覆盖集团、二院、厂所三级网络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示范工程,打造国内首家复杂、大规模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样板间”的目标。

中央企业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战略安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大型央企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迁移先河,其战略意义在于实现发挥示范效应、助力自主可控产业化发展。如果信息系统迁移技术取得突破,“样板间”建设成功竣工,将证明“国家队”具有自主可控关键系统、关键应用及关键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集成能力,能够初步实现对国外信息技术产品的全方位替代,这对于推进关系国家安全关键行业的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具有良好的示范牵引作用,同时更加坚定国家打赢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翻身仗”的信心和决心。

为积极推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专门建立了自主可控试验基地,为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迁移开发、适配优化、测试验证、模拟运行、用户培训提供了基础环境支撑。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其下属单位二院706所的牵头推进下,成功实现了集团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与18个办公应用平台的无缝融合,并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关键软硬件产品研发、迁移适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已有近千名集团内部用户通过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进入办公平台开展日常工作,使该系统其在“真枪实弹”的环境中首次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和考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通过不断的测试验证和适配优化,部分应用平台的运行速度与以Wintel联盟(即微软与英特尔模式)为标配的原系统趋于接近,代表该集团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产业联盟”颠覆国外技术制约

护佑国家信息安全的“民族工程”建设远不止于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以软硬件集成优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以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品为支撑,探索和建立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产业生态体系,促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领域“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自主可控产业化发展。

在“大分工、大协作”的商业模式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以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迁移为牵引,按照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整合集团内外部具有自主可控相关实力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覆盖CPU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配套设备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建立起集系统集成、关键产品研发、关键产品生产、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研制等于一体的自主可控产业联盟,实现产品和市场资源的强强联合。

自主可控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搭建起具备国内领先创新能力、有较大经营规模、专业配套齐全的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成为国内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领军企业,并将自主可控技术成果和成熟产品在我国关键行业领域推广普及,彻底消除Wintel模式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的隐患和制约,大力建设“民族工程”,真正实现自主可控。(文/马思宇)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