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股灾后证监会态度转变:改革趋缓监管愈严

长假持币还是持股?历史数据显示上涨概率较大

  信达证券 谷永涛

  十一长假即将来临,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的问题,都会备受投资者关注。我们先从历史数据的角度来看看我国A股市场在十一长假以及其它长假前后的表现如何。

  我国的十一国庆七天长假,自1999年开始实施,至今一共有16次假日。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我们进行研究分析,统计上证综指在十一之前和之后交易日的表现。结果表明,在十一长假之前的三个交易日和假日之后的两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表现较好。在16次十一长假前后,上证综指有11次上涨,上涨概率为68.75%,指数涨跌幅的中值为1.87%,均值为1.05%。由此可见,在十一假日前后,指数上涨的概率较大,十一效应在A股市场中较为明显。

  不仅十一长假前后股市表现较好,其他长假前后市场的表现也较为积极。比如春节,研究结果表明,在节前五个交易日,节后七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表现较好。在迄今为止的22个春节前后,上证综指上涨次数为18次,上涨概率高达81.81%,涨跌幅的中值为3.19%,均值为3.72%。另外,我国在1999年至2007年期间实行了五一长假,在此期间,上证综指在五一假日前三个交易日和后两个交易日表现较好。在8次长假前后,上证综指有5次上涨,上涨概率为62.5%。上证综指涨跌幅的中值为1.21%,均值为1.54%。由此可见,A股市场在长假期间的历史表现明显呈现出节日效应。

  然而,如果脱离我们选择的范围,在远离节日的交易日里,指数的表现基本回归到了随机分布的状态,上证综指涨跌互现的表现十分明显,尤其是春节前后,指数涨跌幅的中值和均值背离(即表现出相反的涨跌情况),反映出指数此时的波动较大。同时,我们注意到,我国的传统假日,春节的效应更强,而法定假日五一、十一的效应不及传统假日,无论从是从上涨的概率,还是平均上涨幅度。

  关于长假效应的产生,市场给予的解释也比较多样,但依然没有很好的理论解释所有疑问。部分投资者认为长假效应是由于长期休市造成的,但已有学者通过GARCH-M等模型证实“休市对节日效应的影响不大”。同时,有研究表明,我国的股市节前节后的异常表现,并非是由于日历效应引起的,而是因为节日效应。我国的春节一般在2月份,市场资金并未在此时候有大规模变化,所以从市场流动性上的解释也比较乏力。

  无论其原因如何,长假效应的存在,是市场非有效性的表现,如果投资者都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那么市场的交易日之间并没有差别,市场的表现也不应该有如此偏差。而市场的不理性,给投资者以新的投资角度:至少从统计规律上来看,长假前后持股或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我们脱离时点来看市场,目前市场企稳迹象已经比较明显,蓝筹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也逐步显现。近期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A股市场继续在区间震荡,短期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目前资金的避险情绪依旧较浓厚。从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来看,我们观察到,目前的基金总份额较年中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5年9月25日,我国货币基金总份额为28050.41亿份,比2015年6月12日增加了19.60%。货币基金份额增加较快,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属性逐步弱化,大宗商品长期下行趋势依旧比较明显,经过几次降准降息之后,利率下行空间不大,而股票市场主要受到近期悲观情绪影响。因此,一旦A股市场底部区域明朗,资金再次回流A股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