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区议会选举22日晚间尘埃落定,投票率和总投票人数均创历届区议会选举的最高纪录。根据今晨公布的计票结果,431个民选议席全部产生,爱国爱港阵营成为本次选举的赢家。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2日晚表示,十分高兴见到市民踊跃参与投票。香港舆论也普遍认为,选举结果清楚显示民心所向,反映选民求发展、求安定、重民生、厌倦政争和泛政治化的愿望,因此用选票支持扎根基层、真心为民的实干理型政治团体。
高投票率背后的普罗大众:“首投族”“银发族”引人关注
本次选举的高投票率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据统计,总投票人数超过146万,投票率达约47%,均创历届区议会选举的最高纪录。而此前,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最高投票率为2003年的44.1%,最高总投票人数为上届即2011年的约120万。
据香港《大公报》分析,出现高投票率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选民登记率”增加。本届区议会所有委任议席全面取消,不论是选民登记数字和登记率、民选区议员议席数目、区议会选举候选人数目,均是历来最高。其中,“首投族”和“银发族”大幅增加格外引人注目,在客观上为高投票率创造了条件;二是参选阵营投票意欲都在增加。本次区议会选举是2014年违法“占中”失败、政改方案被反对派“捆绑”否决之后首次全港性选举,建制派和反对派都高度重视,双方选民借助选票表达政治意见的意愿必然会推高投票率;三是选民对地区选举以及本区利益关注度的大幅提升。过去香港市民对区议会选举并不太热衷参与,认为区选的格局太小,参与这种“低层次”政治性选举的热情不高。但随着过去四届区议会选举的进行,以及区议会本身的政治性角色、所拥有权力的不断增强,令许多选民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爱国爱港阵营成赢家:“沉默的大多数”用选票表态
在本次选举中,第一大政团民建联成为赢家,共取得119个议席,得票率为51%,总当选率为69.6%。香港文汇网的评论指出,这一结果表现出选民对香港政争泛滥忍无可忍,“沉默的大多数”用手中的选票向激进反对派说“不”,显示市民的政治取态更加清晰坚定,投票取向最终决定于谁能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和市民的切身利益,谁对香港的未来负责任。香港市民不再受空洞的泛政治化口号所蛊惑,最终冷静理性作出明智抉择。
据港媒报道,区议会在本港的管治政治架构中,属于地区事务的咨询组织,职能主要与地区性的民生事务有关,主要工作是反映民意,为街坊解决区内各种切身问题,例如通渠修路、环境卫生、交通安排、敬老助幼等等。区议会的本质决定了区选重民生、非政治化的特点。一向以来,建制派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热心服务街坊;相比之下,反对派大搞“政治挂帅”,一些民生问题经常被他们当成捞取选票的机会。两相比较下,市民选择理性实干的建制派候选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未试过对选举日如此期待,或者这口气我们憋得太久。”区选前夕,因以笔反“占中”、反“暴力”而遭受恐吓的香港专栏作家屈颖妍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据香港文汇网的报道,根据以往选举惯例,舆论普遍认为高投票率有利反对派选情。但是此次区选结果说明,近年香港社会泛政治化日益严重,政争内耗、社会撕裂引发市民极大不满,市民参与政治的心态和支持取态也在变化。
工联会“小花”陈颖欣成功击败盘踞该区多年的反对派“大佬”民协立法会议员冯检基(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选举延伸效应:影响深远 青年一代表现亮眼
据港媒报道,此次区议会选举结果对香港2016年立法会选举和2017年特区行政长官选举也将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本届当选区议员的一部分人,将可以进入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有权代全港市民于2017年投票选出新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而在2016年立法会的70个议席中,6个议席将由此次选出的区议员担任。
而从更广泛的影响来看,不少媒体将此次选举视为近期民心走向的“试金石”,以及关乎特区未来4年政治格局的“前哨战”。香港大公报的社评指出,本次区选尘埃落定后,爱国爱港建制派继续成为区议会架构和地区事务的中坚力量,反映了求安定、求发展、求和谐始终是民意主流。
此外,本次区选中的一大亮点是青年参选人的表现,不少新人战胜政坛老将,以“黑马”之姿进入区议会,他们展现出的与老一辈不同的精神风貌和独特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不少早已厌倦“一成不变”现状的选民的青睐。这显示区议会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的咨询机构,同时也成为孕育政治人才的平台。而能听到更多年轻化、多元化的声音,引入新思维,也有利于区议会与时俱进,更好服务社群。
本届香港区选至此已经落幕,但对香港政坛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仍需继续跟进观察。改变固然经常出人意料,但细思却大多在情理之中。舆论普遍期望,本次区选能打破目前香港政坛的僵局,给香港政治生态带来积极的触动和改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