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李继亭:特朗普现象的香港思考

李继亭:特朗普现象的香港思考

  文|李继亭

  美国大选,香港虽相隔万里,但仍有诸多可从旁观察以及思考的地方。例如,所谓的特朗普现象寓示了怎样的社会心态?保守、激进、极端、民粹的选举手段与口号,会否成为未来选举的主流?这种现象是孤例还是已成潮流?站在香港看美国大选,除了那些老生常谈的候选人外交政策取态之外,更为关键的或许还在于,这股特朗普现象会对香港的政治生态有何种启示尤其是香港正在面临重大的立法会选举前夕,美国优先式的竞选口号会否在香港被复制?

  美国优先 民粹抬头

  上月底,特朗普在纽约州的共和党初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从而夺回了对党内选战的控制,为胜选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把纽约州视为第二故乡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重挫桑德斯(Bernie Sanders),赢得了该州的民主党初选,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而随着前日卢比奥、昨日卡西奇的宣布退选,特朗普已笃定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由当初的无人看好甚至是全民笑料,最终一路狂飙,逼退所有党内竞争对手。特朗普靠的是什么?实际上可以作出如下总结:一、内斗激烈、言行哗众;二、传媒站队,混乱频发;三、暗箱操纵、对手差劣;四、金钱政治,民心思变;五,美国衰落,民粹抬头。这五点分别从共和党内部、美国的政治格局、传媒现象、选民心态、美国发展大趋势去作出分析,当中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虽不中亦不远矣。

  共和党内部如果人才济济,特朗普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美国选民如果仍然相信现在的政治制度与政治风气,也就不会对特朗普哗众的言论如此趋之若鹜;美国传媒本身因不同的利益而互相攻击政治对手,并利用特朗普前期的风头,特朗普也不会如此顺利出位;而美国如果国力仍然强盛、世界影响力仍然说一不二,选民也绝不会选一个政治小丑式的政客。而美国经济表面风光,内里暗涌处处,民众对现实的种种不满,而又无法从现有的候选人找到符合其心态需要的人选,最终系列因素叠加之下,成就了特朗普的总统候选人之路。更为关键一点是,特朗普迎合了民粹的需要,他的夸张、排斥、激进言论,很容易获得选民的好感。而其他共和党候选人仍然是在走美式政治的老路,顾忌于政治正确而无法也不敢说出特朗普的政治主张。

  因此,特朗普现象可以归结于一个特征:民粹。事实上,特朗普一周前在有把握获得提名权后,发表了一次严肃的政策演讲,当中即提出一个核心政策主张: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实际上是在确立一个民粹式的政策主张。驱离非法移民、排斥伊斯兰教、威胁发动贸易战争、外交孤立主义等等。这种趋势是危险的,有些人认为对中国本身发展未必是坏事,但长远而言,一个封闭、排外、高度强调自身利益的政权,对中国很可能是件坏事。

  极端势力 煽动对立

  站在香港去看美国大选,特朗普现象及其美国优先的选举政策及手段,应当值得警惕。实际上,这一口号对于香港人而言并不陌生,香港本身的极端本土主义势力,即已经打着香港人优先的口号,在去年区议会选举成功扩张了影响力。今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可以预测,香港很可能出现众多特朗普式的立法会候选人。传统反对派固然会打着香港人优先的口号,学着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其他的激进势力更有可能鼓吹更尖锐的族群对立,从拉大香港内部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制造大规模的所谓群众运动,去获得必要的影响力与政治利益。这一点,或许是香港市民最应当从此次美国大选中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特朗普尽管赢得了共和党内部的提名权,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获得了大多选民的支持。在过去一连串的社交媒体帖子和采访中,一大批共和党人竞相表态,与特朗普拉开距离,就在政党通常团结在候选人周围的时刻,对他发出引人注目的批评。例如,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长期战略师马克.索尔特(Mark Salter)说出了让人难以想像的话:他现在准备支持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这话听上去既无可奈何、又气愤。

  内布拉斯加州联邦参议员萨瑟(Ben Sasse)几乎在第一时间宣布,他要与目前仍非官方的提名人拉开距离,萨瑟是一个有前途的共和党茶党派人士,很多人把他看作是共和党的一名未来领导人。萨瑟曾斥责特朗普是一个执意分裂国家的破坏性力量。这都显示,美国的精英已经极度忧虑特朗普现象对美国社会将造成的深远冲击。

  香港或许情况较美国更恶劣,但所幸选民仍然大多理性,但愿香港不会出现比特朗普还要民粹百倍的立法会议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