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左)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在柏林的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新时社网4月4日讯 综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英国《卫报》报道:女性在外交领域打破发展局限已并不新鲜,如今在联合国、美国官方和民间大力推动下,被视为国际组织之母的联合国也有可能诞生该组织成立71年来,首位由女性出任的秘书长。然而由于今年要选出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一如以往,仍需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下简称安理会)推荐给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表决,所以在推荐过程中不免仍存在大国之间的角力,尤其是美、俄之间的抗衡。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任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届满,按照惯例,秘书长的任期不能超过两届10年,所以他将不能再连任,因此联合国今年要开始决定由谁出任下一任秘书长。
默克尔若参选势改变选情
去年12月,安理会和联大的主席写信给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开始征求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参选名单,信中也特别建议获提名的候选人包括男女两性。该信说:监于确信在成功担任高级决策职位时,有需要保证女性与男性都获得平等的机会,现在鼓励各成员国在考虑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时,既提出男性,也提出女性。
目前美国无论官方和民间也在大力推动任命一位女性出任秘书长。支持者说此举将有效地向全球传达宣扬平等的信息。曾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担任助理国务卿、如今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的布里默说,外界可以预期美国将会大力推动女性参选。组织选举联合国女秘书长运动即列出39名有参选联合国秘书长价值的女性,并在她们有机会到访纽约时组织公开活动,从而向她们提供平台,让公众认识她们,但该组织不会表态支持哪位候选人。
目前已正式公布的7名候选人当中,有3人是女性,当中又以保加利亚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的行情被看高一线。由于提名没有限期,有观察家相信稍后报名参选者(当中可能包括同是女性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新西兰前总理克拉克)有可能大大改变选情。而到目前为止,由女性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的诉求尚未遇到反对声音。
大量讨论和一点妥协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向联大推荐,再由联大表决任命。这即是虽然安理会预期在7月尾至9月初才会进行推荐过程,但美国和俄罗斯会早在这个过程开始的数个月前,在人选方面施加大量影响力和压力。
美、俄在人选方面的分歧相信不会小。由于从加利在1992年至1996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该职位已有地区轮换的惯例,且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已表明俄罗斯相信这个惯例会延续下去,去年9月已称该国支持由东欧人出任秘书长,所以来自东欧而且很有资格的女性博科娃被视为热门人选。不过,在老布什政府时期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皮克林表示,轮换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大的抗拒,越来越多人认为这个做法过时,他说:秘书长应该代表全球所有民族,行事方式也应该凌驾地区、派别或意识形态的倾向。
很多专家亦指出,曾经批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人将很难获选。曾在奥巴马政府中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副代表的迪卡洛说,监于美、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复杂,现在要找一个美、俄都接受的人选将尤其困难,需要有大量讨论和一点妥协才能成事。
俄罗斯驻联合国使团一名发言人拒绝评论,俄罗斯会否强调联合国下一任秘书长必须来自东欧或支持某些政策。美国使团一名发言人则仅称奥巴马政府正在物色最杰出的候选人。这个人既要对《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有所承担,又要能够在今天快速发展的挑战下带领联合国。
候选人公开竞逐71年首次
据英国《卫报》报道:过去71年,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都是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闭门讨论一份不公开的名单,并选出一位人选,经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后,再推荐给联大表决。这个人选通常都是地缘政治妥协的结果。但在今次的选举中,候选人们预计将展开公开竞争,竞选活动也要面向媒体和公众。
首先,候选人将在4月12日至14日,于联大进行所谓的非正式对话,向联大193个会员国的代表们阐述他们的理想和计划。另外,候选人们亦将破天荒地参加向传媒和公众开放的选举论坛,回答来自全世界的个人和民间社会组织的提问。届时候选人有机会大谈如何改革联合国,以令它更能回应21世纪的全球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问题。论坛将于4月13日和6月3日,分别在纽约和伦敦举行。
不过,经过所有的公开辩论、提问和曝光,最终还是要由安理会作出筛选,再交由联大表决。
中国智库研究员成热门人选
据环球网报道:目前,已有7位候选人获提名参与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前斯洛文尼亚总统、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达尼洛.蒂尔克是其中热门人选之一,目前他的支持率排在第二位。
蒂尔克曾经多次访问中国,并于2015年6月接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邀请,成为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开创了首位前国家元首担任中国智库研究员的历史。此后,蒂尔克参加了多场重要论坛,并多次与中方学界、商界进行交流。他曾呼吁中国企业和斯洛伐克以及欧洲企业抓住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加强经贸合作,亦为推动中国与斯洛文尼亚及欧洲地区的交往与合作出力。
蒂尔克在联合国工作已近30年。1996到1998年间,他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1998到1999年他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处理科索沃、伊拉克、刚果等地区问题。在2000到2005年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时期,他担任负责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对当时的地区危机进行商议和分析。此外,蒂尔克亦致力于促进人权和妇女平等。
近期法国智库桥智库主席朱尔.如特对包括蒂尔克在内的候选人各项资格能力进行了评测。评测内容包括联合国及外交工作能力、联合国内接受度和全球公众接受度等三个领域共12个项目。蒂尔克以总分4.0分在9名候选人中名列第二,仅落后于保加利亚的伊琳娜.博科娃。其中,在和联合国相关的领导力、国际关系经验、外交和沟通技巧、联合国经历,以及国内支持等5个项目中,蒂尔克都获得了满分,显示在下届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他有望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历次秘书长 遴选多波折
综合报道:历史上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几乎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一蹴而就,一些胜算在握的候选人可能由于某一特定国家的反对而功败垂成,各方的争执又会让另一些黑马意外得胜。
以首任联合国秘书长、挪威人赖伊1946年的上任为例,当时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及加拿大外交官莱斯特.皮尔逊等候选人接连遭到常任理事国苏联的否决,安理会不得已才做出妥协。不过,赖伊甚至未做完第二个任期就匆匆辞任。他本人将这份职务称作全世界最困难的工作,原因在于苏联的不合作态度。
至于赖伊的继任者,苏联又多次否决了美国提名的候选人。最终瑞典外交大臣达格.哈马舍尔德被各方接受,而平素沉默的哈马舍尔德直至收到安理会电报催促,才知道自己成了新的秘书长。
在1981年第5任秘书长的选举中,来自发达国家奥地利的第4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因为中国反对而无法连任,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又因美国反对而无法胜出,最终,各方妥协,来自秘鲁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功上位。
到了1996年,第6任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则因遭到美国反对无法连任,仅做满一届就匆匆退出。
新时社报4月4日 A22版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