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观察: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视察”凸显中央领导

戴韡:香港再工业化比“再超市化”好

  文|戴韡

  受到季节性调节和股市回吐的影响,香港今年的五穷六绝准时开锣。

  除股市外,香港经济的负面现象近半年多亦相继浮现,其中包括供应增加和景气循环等导致近几个月本地楼价下滑;旅游业不景;消费转弱;失业率趋升,工资增长放缓;政府增加基建开支困难等。而在未来一两年,香港经济或许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希望特区政府放宽对深圳居民一签多行和内地人投资物业的准入规限,也有人提出香港再工业化的主张等。如此种种,都是围绕香港如何摆脱经济困局的建议。

  从善如流和政策稳定性

  增加土地供应和限制外来投资者对本地房屋需求,以及缩减内地游客访港规模是梁振英政府的两项重要经济措施,积效也比梁政府其他的一些举措更显著。

  内地与香港同属一国,两地经贸和人员往来密切;双方往来能让彼此得益,而且歷来如此。虑及本地经济增长和商业利益,特区政府曾主动请求内地协助进行了某些安排,如开放自由行和内地居民在港置业等。但针无两头利,那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主要是两地经济和人口规模悬殊,香港承受能力有限;两地经贸和人员密切交流也加剧了本地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差异,也给本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引起了一些反弹。

  当香港经济重临困境,如果再试图把香港变为珠三角的一个大超级市场以解决燃眉之急,前述的那些问题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却依然存在,因而有美建议的合理性是存疑的。某些从两地密切往来中获益的本地群体对港独和激进分离主义搞鸠呜游行等针对游客等事件的取态是值得关注的,香港的司法体系也可以更贴切地对那些针对游客的事件作出合适的反应。不爱你这个人,只爱你的钱是妓女逻辑;爱钱不好客也不应是本地社会可接受的道德水平。

  在过去几个月,香港房价出现了调整。在此之前,高房价曾令本地营商成本上升和民意沸腾。然而,楼价下跌,本地负资产个案就必定增加,本地消费力也会随之下降。平衡增长与公平会是特区政府的挑战,本届政府的房屋政策和港深政府规限自由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应顺本地民意的;估计迄今楼价调节的幅度也在许多市民的预期和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因此,在现阶段匆匆改变现行的游客入境和房屋政策会是令人费解的,那真可谓朝三暮四。纵然从善如流,那也应是日后的事情。

  高增值工业说易行难

  与超市化相比,实现香港的再工业化应比较理想,那不仅仅可以增加本地的产出和收入,还可以增加就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香港製造业北移,产业出现空洞化;现时服务业产佔香港GDP已约九成。在那个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家盈利增加,没有製造业的香港的工人工资却增长乏力。因而,本地内需需要游客消费带动,甚至楼价攀升也曾需要外来需求的启动。

  香港的困局也是世界某些富裕经济体处境的缩影。上世纪下旬后,美国製造业佔其GDP比重曾不断下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生产线外移,国内的工业投资也相对较低。多番金融危机后,不少人认为危机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金融创新却导致了房地产泡沫、金融市场过度扩张、资产价格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因而再工业化是重新回到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亦即避免出现产业结构过度空洞化。奥巴马近年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是为了让美国经济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以出口和製造业带动增长。

  再工业化也会强调发展新技术和创新产业,面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和对新市场提供服务等的结构转型。

  如上述,香港是一个小经济体,而且它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再工业化不可能是旧工业的回归,却只会是应用高技术,发展高增值和出口带动的製造业。但那又可谓是说易行难的。

  特区政府固然可提供税项优惠和资助等;创新技术却需要研发或学习,产品也需要有出口竞争力,要做到后两条是不容易的。例如,纵然香港企业或个人掌握了市场需要的创新技术,但鉴于本地的营商成本却显著高于内地,他们怎会不在内地生产商品呢?但如果在内地生产,那个再工业化的个案就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个案。

  尽管如此,香港还是可以往再工业化这个方向多想一些,那个概念体现了近年新的学术及政策研究成果。香港是已经尝试过超市化的了,独沽一味更是行不通;而若然再超市化,那又是为哪般?

  资深香港评论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