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大公社评:严防物业诈骗 检视制度漏洞

大公社评:严防物业诈骗 检视制度漏洞

  随着本港经济走下坡,楼市步入寒冬,交投比零三年沙士时期更加淡静,令骗徒有机可乘,看准地产代产、律师及财务公司等物业中介人心急促成交易或按揭生意的心态,使用高仿真度的假身份证或假楼契,冒充业主身份,骗取买家按金与按揭贷款。当局有需要向市民加强宣传教育,如何严防物业骗子,同时亦要全面检视与完善现行公司注册制度,设法堵塞漏洞。

  一直以来,有关假业主、假楼契骗案时有所闻,但都是零星个案,案件并不普遍,因而过去未有引起市场太大注视。不过,今年首五个月,当局已接获八宗个案,而去年全年则有十三宗,情况确实令人不安。事实上,今年八宗物业诈骗案中,涉及十三个物业,损失金额不菲,达到一亿五千万元。

  从案例宗数增加与涉及金额逾亿元来看,显然事不寻常,相信不似是个别的诈骗行为,而可能是集团式犯案,当局应该高度重视这些假业主、假楼契的犯罪行为,影响了正常地产市场秩序,绝不能手软。

  针对近期本港物业诈骗案件频生,当局可从三方面对症下药,防止骗案进一步恶化。

  首先,加强普罗市民教育宣传,提防物业骗子出没。现时楼市转势向下,买家心急入市执平货,一个不小心,随时堕入骗徒的圈套,对不能睇楼的连租约物业单位尤其要小心,同时紧记透过第三方如律师交付物业按金(细订或大订),保障自身利益。

  其次,当局与地产代理、律师等物业中介人宜保持紧密的联系,定期向业界提供有关防范物业诈骗知识,包括如何有效识别身份证与物业楼契的真伪。近期多宗物业骗案中,假身份证、假楼契的仿真度愈来愈高,业界有必要相应提高有关专业知识。

  第三,当局宜全面检视现时公司注册制度,设法堵塞潜在漏洞,特别是公司注册处对于公司资料与董事身份的核实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防止骗徒利用假身份证冒充公司董事身份,成功通过公司查册一关,骗取大额按揭贷款。

  其实,在物业骗案之中,不幸中招普遍是近年数目快速增长的财务公司。由于财务公司行业之间竞争大,经验不足而策略进取的财务公司,为争取按揭生意,往往未有严格核实业主或公司董事的身份,令骗徒乘虚而入。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骗案宗数趋增,对本港地产楼市的影响开始逐步浮现出来。据地产代理业界反映,有经纪已成为惊弓之鸟,步步为营,遇到怀疑问题物业单位,索性不做生意,原因一旦中伏,损失可大可小。

  对于接二连三的物业骗案,当局不能掉以轻心,这无疑扰乱了市场秩序,妨碍正常物业交易活动,并且损害本港物业市场名声,最终可能动摇市场对地产楼市的长远信心,期望有关当局尽快破案,将骗徒绳之于法。

  (本文为新时社报社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