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屠海鸣:李克强勉励全球华人做“金丝带”“参与者”“连心桥”

观察:重建项目应兼顾社会及经济效益

  市建局昨日宣布将同时重建土瓜湾鸿福街、银汉街、启明街及荣光街一带的3个项目。图为鸿福街/梁祖彝摄

  市区重建局破天荒在土瓜湾同时开展三个重建项目,将提供共1360个住宅单位及1.2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三个项目预计共耗资100亿元,将有15亿元的亏损。本港楼宇老化问题日益严重,旧楼危楼比比皆是,加快推动重建是市建局义不容辞的职责,此次同时开展三个项目的重建,是香港社会的需要和居住在旧区居民的迫切需求,社会效益明显。不过,市建局处理的项目若经常涉及金额过高的亏损,重建工作恐怕就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市建局管理层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营运模式和提高项目的效率,力争做到兼顾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效益。

  目前,全港有接近2万座楼龄超过30年的楼宇,其中约4000多座更超过50年,楼宇老化问题日趋严重,不少的旧楼、危楼需要重建,作为负责处理楼宇重建及复修的法定机构,市建局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而政府又给予了免补地价的政策,变相给予了注资。因此,市建局在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值得去做,社会效益显然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此次市建局在预计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同时开展在土瓜湾的三个项目,的确是考虑到该区的楼宇老化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加快进度来予以改善。据居住在当区的居民反映,不少楼宇都年代久远,出现了严重的渗水、裂缝和石屎剥落等现象,亟待重建。因此,市建局的有关重建决定,受到了当区市民的欢迎。

  至于项目预计出现的亏损,应该说,从目前情况看,市建局虽然在2013/2014年度出现了约23亿元的亏损,但总资产还有200多亿元,财力尚算雄厚和稳健,应可继续承担市区重建大任而毋须政府额外注资。不过,市建局毕竟也需要自负盈亏,如果重建项目在政府以免补地价的方式给予补贴的情况下,依然经常出现亏损,恐怕长远来说,就难以为继了。客观上看,近年楼价不断飙升,收购旧楼成本高昂,而卖给地产商后的尺价往往会低于收购价,的确令市建局面临沉重的财政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市建局更要采取兼顾社会和经济两方面效益的新思维方式,首先要抓住目前楼市下调,收购成本相对降低的机会,适度研究开展多一些项目;另方面,更要吸取社会各方面好的意见和建议,改善营运模式和尽量提高项目的效益。比如,加强全面规划,形成规模效益,努力实现项目的收支平衡。还有,吸引私人发展商参与,提高项目效率,也是其中值得考虑的方式。期待市建局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为改善香港市区的环境和提高市民的安居水平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为文汇报社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