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刘汉铨:防止“港独”在校园蔓延的思考

刘汉铨:防止“港独”在校园蔓延的思考

  文|刘汉铨

  港独思潮入侵中学校园,社会各界忧心忡忡。香港校董学会主席高家裕认为,港独是香港最愚蠢的议题,因为港独会为香港带来冲击,撕裂社会。但有教育界中人却以公民教育、尊重学生自主为名,声称教学内容不应设任何禁区,包括港独云云。纵容港独歪风入侵中学校园,荼毒莘莘学子,给香港繁荣稳定埋下重大隐患,对下一代、对香港极不负责。

  不仅港独思潮在本港中学校园蔓延,在大学的情况同样严重。近年有些人利用港大学生会刊物,在校园散播港独,鼓动青年学生武装革命。港大港独思潮蔓延,毒化校园学术氛围,令教授专家无法专心教学研究,学生无心向学,已经严重影响学术水准和声誉。近年港大的国际排名不断下滑。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最近6年的排名中,港大亦从20位一路下滑到44位。

  国民教育缺失不容忽视

  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7月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在可见的将来,港独不可能发生。一成七和一成四的受访者分别支持港独和直接由内地全面管治。这说明极端倾向都是少数,并非主流。支持港独的极端倾向是少数。但在这少数人中,年轻、高学历的受访者倾向支持港独,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在教育界一些激进组织和人士眼中,国民教育是洪水猛兽,因此当年让学生认识历史现实的国民教育被他们拒之门外。但港独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如此以港独骑劫教育,混淆是非,误导学生,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基本专业操守。

  实际上,从特区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部分高学历青年倾向支持港独,这反映本港历史教育和国民教育的缺失。刘遵义教授曾经在报章撰文表示,他在2004年回到香港后,很惊讶地发现中国历史已经不再是中小学必修科目,而在英国、美国、日本,以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历史都是必修科目,香港不应例外。他强调,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居民应该认识中国历史,香港所有公立的小学和中学应该再次把中国历史列为必修科。

  本人也曾经历过学生时代。在回归前,那时香港学生尚且知道中国人的根源、优点,知道中国四大发明,不会忘记祖父母辈做弱国人时的悲惨,不会忘记旧中国被列强虎视鹰瞵、豆剖瓜分的危局。然而,回归后从2003年开始,取消独立设中史科的中学数量开始增多了,据闻2003年至2005年共有90所中学(占全部中学的五分之一)在初中阶段取消了独立的中史科。无怪香港新世代因不知历史而对国家产生误解甚至抗拒,造成新世代的历史意识断层,国家意识及认同感愈加薄弱。

  修读中史科本身是训练批判性思考的最佳途径,学生能够透过认识及理解国家的过去和治乱兴衰,让他们对国家的历史作出反思,即所谓以古监今,从中可以训练分析能力,以及确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要避免香港年轻一代日后成为无根一代,应该重新将中史科列为必修科。事实上,中史科本身亦是最佳的国民教育,年轻一代可以透过对国家的基本认识,保持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而找到身份认同感。

  港独思潮之所以容易在校园蔓延,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容易被裹挟进与建制对立的街头运动乃至暴力冲击行动中,是因为部分年轻人缺乏对国家的感情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

  国民教育并非中国独有。外国学者Ramirez和Boli-Bennett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的各国宪法,发现宪法中订明国家有义务提供国民教育的个案从43个增为139个,这显示当今世界,推行和重视国民教育已成为国际惯例。

  本国历史教科书是国民教育的主要媒介,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本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政治制度和国体如何,几乎每一个现代国家的本国历史教科书,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美国中学本国史《我们美国人》记叙了从土着北美文化时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历史。

  香港回归后已将中史科边缘化。笔者认为,本港社会不应对国史教育被边缘化无动于衷。目前香港中史教科书的内容和编写方式需要改革,建议教育局邀请高水准的专家学者,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本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惯例,编写适合香港学校历史教学适用的中史科教科书,并将中史列为必修科。

  领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让香港学生学习中国的历史,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帮助他们建立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并培养其人文素质。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用尽其历史中的爱国主义资源推行历史教育相比,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博大而辉煌,香港的国民教育更应善用这一丰富资源。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国两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优秀文化传统。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归属把我们的祖先紧紧联系在一起。爱国必然要求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中,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热切诉求。这也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分有合,最终都会走向统一的精神力量。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孙中山先生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明确揭示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当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许多志士仁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英勇牺牲,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三十多年中取得了西方国家在两三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香港回归祖国的前提,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不复晚清时期的腐败颟顸和民国时期的软弱无能。

  香港人一直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界居民奋勇抵抗英军,留下许多英雄事迹;辛亥革命前后,港人与海外华侨一样,为民族复兴国家的革新作出巨大贡献;抗战期间,港人在日军铁蹄之下仍然积极投身抗日大业,东江纵队的抗日英雄至今仍备受尊崇;新中国成立,在西方国家围堵之下,港人为国家发展与突破,作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港人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为国家投入宝贵的初始资金。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每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赈灾与重建,港人都作出很大的贡献。事实上,港人对国家的热爱、对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香港现在和未来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动力。

  港人具有优良爱国传统

  香港部分青年学生之所以成为违法占中和一些街头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归根究底在于,他们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光辉历程缺乏认识,对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缺乏认识,对港人优良的爱国传统缺乏认识。

  实际上,要求公民确立国家意识,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感,是世界各地都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多民族国家或者诸如美国之类的移民国家。香港经历百多年的殖民统治,部分香港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惑,导致港人对祖国产生误解甚至隔阂,难以作出中肯的定位。回归后,身份认同一直是部分港人面临的深层次文化问题。因此,推行国民教育不仅是国际惯例,而且特别适合经历了长期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的香港。有少数人认为,国民教育是政治宣传狭隘民族主义洗脑工程,如此将国民教育妖魔化和污名化,违反情理,也忽视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重视国民教育的现实。

  清朝文学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必先去其史。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也说: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忽视历史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可见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当局应亡羊补牢,大力推动中史教育,让香港青少年认识国家的历史和现况,帮助香港青少年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港独思潮在校园蔓延。

  (全国政协常委)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