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刘汉铨:防止“港独”在校园蔓延的思考

宋小庄:治“大独”治“小独”何者优先?

  文|宋小庄

  8月5日,香港港独分子非法集会,煽动港独向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扩散。近日,香港中学冒出了学生动源这一组织,在中学生中宣扬本土主义和港独,已经在18所中学成立关注组。另外热血公民也组织青少年军,由黄毓民、陈云授历史课,由黄洋达讲表达辩论课,又请退役军人传授自由搏击等等,俨然一副造反的架势。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还借用香港电台进行动员,要在9月1日散发传单,宣扬香港独立,目标是在200家中学成立关注组,还要在香港组织军队。有人还在西方媒体上说雨伞运动正进行第二次出击了。

  香港正面临大独、小独齐发的困境。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有逻辑树和金字塔的思维方法应对。逻辑树的思维是从上层看问题,自上而下寻求解决之道。金字塔的思维是从底层看问题,自下而上寻求解决之道。香港特区的社会根基不稳,从长远的、治本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以金字塔思维来看问题,夯实基层,逐步盘上,达到高峰。但从应急的、治标的观点看问题,金字塔的思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相反,从逻辑树的方法来思考,只要截取大独、小独两段树上的枝叶,考虑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就可以作出决定,没有鞭长莫及之叹。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不可能兼顾时,应先治标,然后治本。

  当前治理大独和小独问题,治标比治本更为迫切。《庄子.外物》说:庄周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监河侯曰:喏!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愤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其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升斗之水然而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这段话较长,但不难明白。上述涸辙之鲋的成语,对处理轻重缓急、救困解围有警示作用。中国文化中有数十个成语,其中的智慧就在于如何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先治与后治的关系以及先治影响后治的关系。

  香港的社会基础欠佳,管治水平不足,如先从中小学的教育入手,向数十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抗拒港独思潮,从宪政、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说明港独思潮的非法性、危害性,有相当的困难。不少教师可能会从反面的提出疑问,难道讨论港独不是在言论自由的范围内吗?提出港独难道不是学术自由吗?当然,香港中、小学教师之中也有正面的声音,他们也愿意向广大中小学生说明、解释。然而,要在理论上阐明港独的非法性和危害性,谈何容易?这牵涉到宪法、国际法、人权法、国际关系、中国史、二战史等专门学科;对惩治港独,则涉及一国两制构想、香港原有法律的保留、刑法学等专门的学问。举目四望,教育局内没有这样的教官,律政司内恐亦无掌握全面知识的律师和大律师。即使找到这样的人,向数十万名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要不要三、五年时间呢?没有任何社会可以付出这样的成本和代价。即使港府愿意支付这种代价,并称之为治本之策,香港已经成为涸辙之鲋了。

  大家不妨设想三个问题:一是在港英统治下,为什么香港没有所谓港独思潮、港独运动?二是台湾为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又有台独思潮、台独运动?三是香港近年为何又有港独思潮、港独运动?这三个问题,简单来说,都与教育是否宽容于独、有没有惩治的法律、政府是否执法三个因素有关。

  对第一个问题,港英当局是禁止在中、小学推行任何包含香港独立内容的教育的。港英当局虽然没有分裂国家罪的立法,但把港独问题视为对女皇统治的威胁来对待的,兼用刑法、行政管理以及镇压措施使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对此,研究香港史的学者可以阐明。

  对第二个问题,这与台湾当局的宪改、法改和教改有关。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一大进步,但后来李登辉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就不断倒退,进行宪改,争取入联,废除台湾《刑法》第100条的普通内乱罪,宽容台独,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台独内容进入课程和教材。台独现在已经成为阻碍两岸交往、台湾社会失稳、经济发展迟缓的痼疾了。对此,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也可以阐明。

  对第三个问题,应当认识到港独思潮、港独运动是近年的产物,与港府未能惩治违法占中有关,香港是法治之区,并不缺乏法律,但由于港府没有严格执法,违法者的成本就很低,各种不同的违法、反社会的运动就会泛滥。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此,则与2009年高中通识教育引进的抗命意识有关。时间虽然较短,但研究香港问题的学者也可以阐明。

  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有了台、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就可以知道,香港有惩治港独的法律,问题在于执行。要惩治港独、瓦解港独运动,最直接、最合法、最简易、最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以当前有效的刑事法律处理和应对。人们不必太过担心司法的问题,司法的问题可以通过上诉解决。如果大独被定罪,香港教育界的小独,还敢在课堂上散布港独吗?

  (法学博士)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