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程序压本意 反对究为何?

关昭:徐立之“危言”有理

  文|关昭

  由前港大校长徐立之主持的港科院发表调查报告,指出香港中学生越来越少选修理科科目、特别是高等数学,以至有不少获大学取录的理工学系新生,入到大学之后要恶补数理化。

  报告访问了一百五十多家中学,选修理科或科学的学生只有一半;其馀一半学生,在所谓四个核心科目中、英、数、通识之外,只会再拣一两科容易攞分的科目,理科及高数难取分,他们就视若畏途。徐立之这一发现,可说非常重要,也相当惊人。近年,推动香港创新及创科发展,已经成了特区政府挂在口边说得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但原在中学里,修读理科、数科的人数却买少见少,一年少过一年,如此创新及科技人才又从何而来?将来靠谁去河套创科园区创业?创科兴港岂不成了一句笑话?事实是,徐立之校长的港科院报告,的确揭示了一个十分严重而又触目惊心的事实,那就是现行教育制度、特别是所谓课程改革的失败。

  一向以来,不少人批评香港中学生的中、英文水准每况愈下,中文连一篇几百字的短文都写不通,英语水准也大幅下降;还有中国歷史,科不成科,什么中史世史横向联繫,令到学生不知有国,还以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电视剧编出来的故仔,最新的杰作就是一些青年学生沉迷港独。

  如今徐立之指出的事实,是本港中学生不仅语文、歷史不行,连数理化与工科也不知所云,正是文又唔得、武又唔得,如此岂不是名副其实的误人子弟?

  看来,本港的教育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关键是要还教育以本义,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官僚、主观与人为干预,什么通识教育、四个核心科目,就是一个典型的通通唔识的例子。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