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2月25日讯(记者周琳)科技部部长万钢24日在国新办回顾十二五以来科技成就,并透露中国科研未来走向。他称,经过近5年的努力,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55.1%,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重大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中国步入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未来,中国科技下一步将强化前瞻布局,对一些面向未来的探索,包括物质科学、中微子探索、引力波探索等,都要按照国力给予相应部署。
科技成果方面,万钢称中国今年的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正为人类知识创新做出更大贡献。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输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年度突破之首。王贻芳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近5年回国人才110万
万钢表示,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是一个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这些年,中国尽可能地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按照2015年中央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是2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大概在480亿元左右,比例占18.5%。美国的比例大概是22%左右,比中国要高一些。
万钢表示,十二五以来,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首批创投子基金,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增加科技贷款超过1.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支持政策的带动和放大效应正在凸显。调整科技投入的结构,支持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新动能的增长,产生新的增长点。
在改革方面,万钢介绍,科技部把过去管理科研经费的30多个部门联合起来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全程嵌入式监督和评估体系正在形成。为激励个人而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促进高端人才引进的人才计划有利提升科研队伍水平,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全国近700企业孵化器
对于创业创新,万钢指出建立创业生态系统很重要。现在全国有近500个众创空间和将近700个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产业园区形成了接续有序的创业生态。青年科技人员可以离岗创业,创业几年,还可以回来。这样就形成了人才沟通交流的机制。
下一步科技部将重点引领众创空间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开放市场资源;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同时,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围绕众创的平台,并加强国际化的众创空间建设。
【相关】
倡两岸青年加强科技合作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24日在北京说,大陆和台湾的青年人应在科技领域更多开展合作,背靠这么大的市场,面向全世界,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2015年,我们启动了和台湾方面一些合作计划。万钢以防灾科技应用领域为例,介绍了双方在巨灾情形构建、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气候变化、自然界影响预测与应对、社区和企业防灾模式技术等方面相互借鉴。万钢谈到,迄今已举办了三届的海峡两岸科技论坛,得到了大陆和台湾各方面特别是民间企业的支持,促进两岸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合作。他还注意到,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从第三届开始专门设立港澳台赛区,每年有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百余支团队参赛且成绩不俗。
万钢还提到两岸青年创建的众创空间,他在广东东莞考察时前往众创空间蚁巢,见到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两位蚁王。一位创业者蚁族现场演示了可以自动行走的自拍器,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就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万钢笑着说。
谈及国际科技合作,万钢透露,与美国有清洁能源合作计划,与欧盟地平线2020有专门的合作机制,与英国在基础研究及耐药性研究展开合作,与俄罗斯在新材料、新能源、核电等高科技领域或民生科技领域均有合作。
开放与合作是本次国家科技计划改革的重点内容。万钢说,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允许国际合作伙伴、海外科研机构、港澳台地区科研机构共同申请。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