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经济迎来逐步向好局面。全球经济增速和增长预期提升,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企稳回升。一年中,全球贸易和投资回暖,金融市场预期向好,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但起伏波动仍较大。
世界经济在增速回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威胁仍未消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调整仍在继续。
一方面,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风潮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的威胁持续,宽松货币环境催生的资产泡沫仍在累积,全球债务水平过高,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引发的外部效应逐渐显露。另一方面,各方仍在努力推进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国有关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深入人心,为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有望提升,但威胁经济增长的风险并未消失。要高度警惕逆全球化风潮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如何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加快推动改革创新,政策协调,增强中长期增长潜力,仍是世界各国面对的迫切问题。
特点:经济增速回升 货币政策收缩 各类风险累积
整体来看,2017年世界经济特点可以用回升收缩和风险三个词来概括。
世界经济逐渐步入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经济增长率明显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达3.6%,成为全球经济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从2017年年初至今,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稳回升。国际贸易增速明显回升,并带动全球制造业回暖。尤其是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增长恰如定心丸,对提升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倡议,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合作的新空间和新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推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2017年以来,美联储升息步伐提速,并正式提出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欧元区和日本的量宽政策在经济增速提升的形势下显现出转向迹象。欧洲缩减并退出量宽政策的前景已经显现,日本立场出现了松动迹象。受此影响,全球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先后开始转向。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国先后决定加息。
2017年,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各类风险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累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和量宽政策仍在催生资产泡沫。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政策则有刺破资产泡沫的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债务总量持续攀升。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全球经济失衡引发了系列发展问题,地缘政治冲突、大国插手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
难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货币收缩冲击持续 增长后劲亟待提升
尽管2017年的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成的深层次问题仍是威胁世界经济增长的难点。发展的包容性不足,使一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持续滋长,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的外溢效应显露,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正逐步显现。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没有根本性扭转,世界贸易增长能否延续2017年态势仍需观察。这三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难题。
首先,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带来了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本质上源于全球不平等加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风险的演进来看,一方面是一些发达经济体没有摆脱传统上依靠金融和投资扩张应对危机的老路,导致新旧动能转换难以接续,增长动力衰减,市场需求不振、金融风险累积,从而社会矛盾集中出现外化;另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成效没有惠及所有参与者,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之外,孤立主义和反对全球化的思潮盛行。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宣示,在短期内加剧了保护主义情绪的上升。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遏制,保护主义升温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风险,在2018年还有可能以不同面貌出现。
其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走强正使全球流动性出现持续收紧。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政策,其主要作用直接体现在回收流动性上,在带动跨境资本向发达经济体回流的同时,对全球高企的资产价格形成了威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加息对资产价格的抑制作用往往有滞后效应,一般需要连续多次累计较大幅度的加息才会突然导致资产价格崩溃,一旦美国资产泡沫破裂,刚刚有所复苏的世界经济,可能再次陷入低迷之中。此外,货币政策收缩对那些外债水平较高、经济增长乏力、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而言,回流造成的紧缩可能酝酿出新的债务危机,冲击有关国家和周边区域经济。
第三,世界经济增长后劲乏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得益于全球制造业与贸易的周期性复苏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提升。不过,世界经济领域中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以及发展失衡这三大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
看点:谋求创新增长 坚持开放合作 巩固增长成果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之路仍不平坦。增长后劲不足、全球债务高企、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2018年推进世界经济增长,有三个方面需要着重留意。
首先,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当前世界经济回稳,周期性因素发挥了很大作用,内生动能不足的顽疾并未消除。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来源只有创新。而且,只有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新产业和新产品,才能真正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
其次,需要坚持开放合作,让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搞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要让更多人认同经济全球化,就需要更加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使之造福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
再次,世界需要珍惜和巩固2017年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成果,继续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来维护国际市场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实施不能忽视外溢效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要努力克服下行风险和压力,保持和恢复增长。各方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调,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更加坚实。
(作者:连 俊)
复苏好于预期:
全球稳步增长 不确定性犹存
2017年,世界经济感受到复苏暖意。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全球经济增速和增长预期,不仅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增长势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受益外部环境改善,经济继续回暖。但是,美国贸易外交政策状况频出、英欧脱欧谈判举步维艰、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给全球贸易笼罩了一层阴云,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2017年新年伊始,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就职当天即在白宫网站推出新政府经济施政纲领,在美国优先的原则基础上,提出降低能源成本、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重新谈判贸易协定等一系列目标。
一年来,特朗普政府在落实上述经济施政纲领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是6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二是12月22日,特朗普签署了《减税与就业法案》,美国将于2018年1月份开始实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行动;三是特朗普在上任后的首个工作日即签署行政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于8月16日至20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华盛顿展开首轮重新谈判,虽然谈判安排密集,但第五轮谈判于11月17日至21日在墨西哥城结束后仍未取得实质进展。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经济有望受益于特朗普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松金融监管、重振制造业、减税等方面的新政而加快增长,但其贸易保护、反移民等政策倾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017年以来,欧元区经济继续延续了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增长水平有望达到2.1%至2.2%的水平,在发达经济体中维持着领跑位置。总体看,欧元区经济在过去一年正逐渐摆脱由德国单极主导的局面,区内各经济体增长形势出现好转,推动了欧元区多元化增长与持续复苏。
具体来看,得益于世界经济复苏环境,德国经济2017年保持了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走势。尽管德国在2017年联邦议会选举后一直未能组建新政府,但德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健康的财政状况确保了该国经济平稳运行。根据德国经济部的预测,2017年德国经济仍将保持1.4%左右的增速,尽管较上一年1.9%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这是由于2017年的工作天数较上一年有所减少所致,德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当前,法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复苏阶段,整体复苏形势基本向好,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回暖。随着前政府各项改革政策的效果显现,新政府接盘了近10年来最好的经济形势,也迎来了难得的结构性改革窗口期。法国统计局最新预测数字显示,2017年法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8%,但仍将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017年三季度失业率为9.7%,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商业环境正不断得到改善,企业信心指数也从2017年夏天起逐步回暖,并在9月份达到了自2011年初以来的最高值。同时,商业氛围也逐步提高,并处于10年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在工业领域。据预测,2017年法国商业投资将增长约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尽管当前法国经济复苏形势向好,但复苏基础依然脆弱,仍然面临竞争力缺失、政策协调不均衡及赤字高企等多个结构性风险,新政府的深度改革迫在眉睫。
与欧盟经济复苏形成对比的是,英国脱欧的宏观经济效应在2017年全面释放。由于与欧盟未来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投资决策不断延迟,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速为2.1%,低于脱欧公投前3%以上的速度。自脱欧公投以来,15%左右的英镑贬值也造成了大规模输入性通胀,12月份通胀已经达到3.1%。通胀对于居民消费能力的侵蚀造成三季度末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一年下降了0.3%,这也将消费年度增速拉低至1.6%,为2013年最低水平。支撑英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外部市场。英镑的贬值带动了出口在三季度末实现了高达4.2%的年度增幅。在此背景下,至三季度末英国年度经济增速下降至1.5%,相比2014年至2016年年均2.4%的经济增速大幅下降。
在日本,安倍执政满4年,国内经济政策层出不穷,从三支箭到新三支箭、从一亿人总活跃到生产力革命、人才培养革命,口号逐年花样翻新。实际上,依靠财政投资和金融宽松的前两支箭拉动了日本经济复苏。GDP持续7个季度正增长,创下自1994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长增长纪录。从外因看,世界经济复苏带动了日本经济增长,截至2017年11月份出口连续增加12个月,国际贸易成为拉动日本活力的重要引擎。
2017年,俄罗斯经济触底反弹,全年GDP增速预计在2%左右,联合国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年末将此数据调整至1.8%,世界银行和欧盟委员会则预估为1.7%;国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倍至230亿美元;居民收入名义增长7%、实际增长3%,为总统普京即将结束的第三任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提高地区投资吸引力、企业积极性将是之后俄政府经济部门关注的重心之一,普京称其不仅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12月27日,普京在有关地区投资吸引力问题的国家理事会会议上表示,2018年,俄罗斯政府将根据国家长期整体发展战略,确定俄罗斯各联邦主体的竞争优势、增长点、经济特色、地区间及国际合作关系。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机制,以保证对地区商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及其他优先项目的财政支持。他同时表示,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免除部分地区的税收以提高投资吸引力。
新加坡政府于2017年初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新政策,为新加坡制定了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规划,通过三大途径落实七大战略,目标是争取在未来10年里每年取得2%至3%的经济增长。新加坡政府提出的七大战略分别为:深化和开拓多元国际联系、掌握并善用精深技能、加强企业创新与壮大的能力、增强数码能力、打造蓬勃互通城市、发展并落实产业转型蓝图,以及携手合作促进创新与增长。这七大战略将通过三大途径得以落实。首先,维持新加坡的开放性,让新加坡继续与世界接轨。其次,让新加坡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这包括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和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最后是寻求政府、企业和国人之间的新合作方式,以使政策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2017年5月份韩国新政府上台,随后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并较大幅度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从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国民福利。从2017年韩国经济数据来看,韩国经济整体呈复苏态势,各界普遍对韩国2018年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但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认为,韩国仍面临经济发展结构欠合理的问题。韩国政府虽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但并未有效促使企业扩大投资。与此同时,韩国还有诸多经济发展问题需要解决。
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适应变化 深化结构改革
2017年,伴随着经济复苏,部分内外部条件较为稳定的经济体开始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结构性改革,呈现良好势头。大宗商品触底反弹也给不少依赖资源的经济体上了深刻一课,开始谋求经济转型。
从2018年1月份开始,美国将实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行动。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法案在近几年内会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但税改法案所带来的具体影响目前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到各个产业,彭博社认为,银行、制药、零售和电信等行业将受益于税改法案,但医疗保健、私募股权机构和房地产等行业受到的影响将参差不一。
当前,法国正面临较为有利的改革形势,新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各领域的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以自由与安全为指导推进劳动法、税法及财政方面的改革走向深入。一是在劳动法改革方面,马克龙政府推动劳资双方加紧谈判,并通过议会多数强行通过了更具弹性且兼顾保护的改革措施,一方面通过调整劳资调解法庭裁定期限与补偿金额、缩短劳资调解法庭上诉的期限、简化小企业内部谈判决策机制等,进一步放松企业限制、释放劳动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工会保障、职业培训等强化劳动力对市场新形势的保障度与适应度,尝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法国的失业难题。二是在税法改革方面,一方面通过取消居住税、职工部分社保征摊金,对独立经营者和公务员、退休者设立相应的补偿措施等,进一步提高民众购买力;另一方面通过逐步降低企业税、巨富税、简化资本利得税等措施,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鼓励实体经济投资。三是在财政法案方面,法国政府于2017年9月27日公布了2018年财政法案,并将尽快削减财政赤字作为短期内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尽快将法国的赤字率拉回至欧盟红线以下,恢复法国在欧盟内部的信誉,并逐步建立有利于投资刺激计划的可持续性财政体系。
在英国,强化在未来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力成为政策核心。英国通过建立新的产业战略挑战基金,依托与企业的合作发展,重点促进英国在人工智能和数据革命领域的优势地位,确保全球绿色清洁发展中的企业参与优势,提升英国企业在全球移动技术领域的领跑地位,并探索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问题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此,政府通过310亿英镑投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5亿英镑投资支持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并投资10亿英镑资金促进5G网络和光纤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日本在推进世界经济开放和自由化的旗帜下,国内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引导等方式,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为抓手,加大研发和技术转化的生产力革命,以此促进产业自动化升级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开始加强蓄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力争赶上欧洲、中国等汽车业转型的步伐,这势必带动制造业产业链的重组和升级。
深受能源价格暴跌之苦,俄罗斯也缓慢开始了转型之路。2017年7月底,《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计划》出炉,该计划确定俄将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经济增长。此外,在西方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由小麦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俄罗斯农业部长亚历山大特卡乔夫表示,2017年粮食、甜菜、向日葵大丰收,大豆、油菜、大棚蔬菜产量增长,俄罗斯农业增长率可达3.5%。2017年借助俄农业部给予的1180亿卢布优惠贷款支持,俄罗斯蔬菜种植者得以实施50个温室大棚建设项目,总面积为650公顷,使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增加1.5倍,为俄罗斯国民提供48万吨大棚蔬菜。俄罗斯2017年已收获1.3亿吨粮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为应对西方制裁,促进结构调整,俄政府主推进口替代政策,使用国货替代价格高昂的国际商品。该计划提出,在2020年前包括农机产品、能源开采设备、重型设备等多个领域的进口数量下降至一定比例,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扶持本国相关产业发展。至2017年底,机床及其他生产设备进口比例从90%下降至70%,油气开采设备进口从60%下降至52%。
新加坡政府于2016年耗资45亿新元推出了产业转型计划,选定了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约80%的23个重要行业加以扶持。新加坡政府还专门为这23个行业制定产业转型蓝图,包括制定一系列符合各行业、公司发展需求的计划,同时不断调整以确保计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目前,产业转型蓝图进展良好,已经为食品制造、餐饮、零售、批发贸易、物流、酒店、精密工程、航空运输以及金融服务业等15个领域推出了转型蓝图。其中,金融服务业产业转型蓝图预计将推动金融领域每年取得4.3%的实际增长,同时创造4000个就业机会;食品服务业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取得每年2%的生产力增长。另外8个领域的产业转型计划预计也将在2018年3月份左右陆续推出。
推动创新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 抢占科技高地
创新是经济持续性增长的关键所在,这已经成为广泛共识。2017年,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纷纷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精准医学等领域展开布局,以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提升竞争力。
美国于2015年10月21日推出了升级版美国创新新战略,确定了在先进制造、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计算机等九大领域持续推进创新,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继2016年10月份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连续发布两个重要战略文件《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后,美国继续推进上述新战略的落实,并在创新举措方面聚集太空探索。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一份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提出削减在气候变化、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科研资金,但对太空领域更加重视,除了要求研究2033年探索火星的可行性,还下令重建已搁置25年的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特朗普签署的1号太空政策指令正是国家太空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份建议。美国航天局官员此前表示,美国深空探索计划将分三步走,当前阶段将继续利用国际空间站作为实验和研究平台,第二阶段将在2024年前后在月球轨道上建成深空门户太空港,第三阶段是到2033年前后进军火星轨道。
英国政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当前英国科研领域资金占GDP比例在1.7%左右,政府通过规模为7.25亿英镑的产业战略挑战基金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计划在2027年将科研投入占GDP比例提升到经合组织2.4%的平均水平。英国政府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另一抓手是提升全国劳动力应对数字技术变革的能力。目前,政府新增超过4亿英镑资金,以解决英国在科学理论、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劳动力欠缺。另外,英国政府还将建立新的全国培训中心,投入6400万英镑强化再就业人群的数字和建筑技能培训。
德国大力支持创新战略,着眼未来竞争力的提升。以工业4.0为平台,政府大力支持以应用和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整合经济、科研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资源,形成了合力。与此同时,德国大力推动制造业以生产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将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作为数字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确保了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够与市场紧密结合,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支持研发创新,使德国经济和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德国2017年在研发方面的投资达到经济总量的3%。但是,中小企业作为德国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支柱,其研发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强化研发与创新,德国特别加大了对这部分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并将这一政策纳入德国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框架之中。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传统汽车行业转型的挑战,德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德国政府2017年加大了对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包括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资,加快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等。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后格外注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鼓励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新增长点。一是创建100亿欧元的工业和创新基金用于投资未来工业计划,进一步提高法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二是启动约500亿欧元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并有意向生态转型、数字化革命、公共服务现代化等领域倾斜,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三是在绿色金融方面,法国希望通过金融支持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并于2017年1月份发行了70亿欧元的绿色债务,由此成为2017年首个绿色债券发行国。四是鼓励初创企业发展,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及创立初创企业孵化器等措施进一步助力涉及高科技、数字化的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2017年韩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大力扶持韩国中小企业发展,极为重视发展创新,力求抓住第四次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发展契机。例如,韩国大企业一直是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与此同时,韩国也出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所以,韩国政府2017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试图将中小企业打造成韩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同时提高国民收入并解决韩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为此,韩国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设立了创新补贴金、风险基金、扶持金融业及科技创新的相关基金等。另外,韩国还将产业通商资源部原下属的中小企业厅升格为新国家部委中小风险企业部。韩国成均馆金融学教授安玉花表示,由于相关刺激政策推出较晚,目前效果尚不明显。从2018年开始,其刺激作用会逐步显现,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财政和货币政策:
整体偏于宽松 逐渐回归正常
2017年,受益于经济复苏,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始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加息+缩表+减税组合拳使得不少经济体收紧流动性,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国先后决定加息。但全球流动性整体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偏宽松状态,彻底化解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副作用还需时间。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率先开启了加息周期。在2017年度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出市场预期及经济学家所料,再次决定加息25个基点,延续其2015年12月份开启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这是美联储当前加息周期内的第五次加息,也是本年度第三次加息。美联储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以温和步伐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将保持强劲。同比通胀率预计近期将继续略低于2%,但在中期将稳定在2%左右。对于2018年、2019年美联储的加息节奏,美联储官员的预期并没有改变,仍维持2018年加息3次及2019年加息2次的预期。
美联储主席耶伦强调,美联储循序渐进地收紧货币政策是合理的,没有必要调整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市场普遍预期,尽管美联储官员对美国未来几年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们并未转向更加强硬的立场,持续低迷的美国通胀将使美联储候任主席鲍威尔延续耶伦的立场,直至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鲍威尔表示,如果提名获得美国国会参议院确认,将竭尽所能实现美联储的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维持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美国经济已经持续复苏,金融系统比危机前更强韧,因而将继续确保美联储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除了加息和缩表,美国将于2018年1月份开始实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行动。根据这份名为《减税与就业法案》的法案,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率将从现在的35%降至21%;对美国企业留存海外的利润实行一次性征税,其中现金利润的税率为15.5%;推行属地制征税原则,即未来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将只需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无需向美国政府交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维持目前联邦个人所得税率七档分类不变,但大部分税率有所下降,其中最高税率从目前的39.6%降至37%。该法案中有关企业所得税的修改内容是永久性的,但个人所得税变动的有效期仅到2025年底。
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称,减税法案为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阻止就业岗位流失海外和为中产阶级减负提供了机遇。特朗普在一份声明中说,减税并改革糟糕的税收体系,将为美国经济引擎注入燃料。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税务联合委员会的初步预测显示,未来10年,该法案将使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增加1.46万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30多年来最重大的税法改革,将给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在货币政策走向方面,欧洲央行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削减QE规模,并将从2018年1月份起将月度QE规模从600亿欧元降至300亿欧元,持续九个月。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核心指标是通胀,但目前欧元区核心通胀回升的幅度和持续性有待观察,而且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因此,欧元区货币政策走向仍有待持续关注。
从2014年起,德国联邦政府就实现了当年不再新增公共债务的目标,这确保了德国近两年来始终保持较低的债务水平和良好的财政状况,2016年德国实现财政盈余0.6%。良好的财政状况确保了德国政府能够继续扩大在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充足投入。
法国统计局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法国通货膨胀率将上涨至1%,进一步削弱了家庭购买力。但随着商业及公共部门工资缓步增长,这一状况将有所缓解,预计2017年法国家庭消费将仅增长1.1%,低于上一年度的2.1%。有法国经济学家指出,家庭消费领域增长放缓将被外贸领域的回暖所抵消,得益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法国航空业、核电等大型外贸项目将扭转上半年的疲软态势,销售额预计将在下半年大幅回升。同时,受国内需求影响,进口将保持活跃态势。
随着欧洲央行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法国出口形势将进一步面临不利局面,也对法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造成影响,法国将紧抓宽松货币环境,强化经济复苏基础,兼顾与国际金融政策的同步性,抑制经济泡沫扩大,妥善处理长期量宽的副作用,并引导经济环境逐步适应欧洲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趋势。
虽然英国央行在2017年11月份议息会议上实施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但英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仍然保持相对宽松状态。英国央行认为,在英欧贸易关系不确定形势下,英国经济潜力已经低于此前水平。即使当前经济增速已经显著低于脱欧公投之前,但低失业率和高通胀率现状已经表明英国经济可能存在过热风险。因此,英国央行在11月份加息,意在逐步消除2016年8月份应对脱欧公投冲击的紧急措施。在12月份的会议上,英国央行鸽派的表态也表明,虽然当前通胀仍在目标预期之上,但考虑到未来脱欧风险将进一步明确,观望态度和鸽派立场将仍然是英国央行的政策主导。
在美联储、欧洲央行纷纷缩表调整金融政策之际,日本却坚持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不变。2017年12月21日召开的日本银行金融政策会议决定,维持短期利率负0.1%和长期债券零利率不变,并继续收购国债和股市投资信托,维持向市场注资规模。日本央行原定2015年实现通胀率2%的物价提升目标将被延期到2019年后兑现,说明日本仍在通缩边缘徘徊。同时,一些金融政策委员开始担心负利率政策挤压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日本社会开始担心地方银行陷入经营危机。预计今后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将在刺激经济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继续寻找平衡。
近期,日本正在制定财政、税收新政策,加大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革命、加快新科技转换。根据日本执政党刚刚确定的2018年度税制改革大纲,法人税率从29.97%降至29.74%,在此基础上,今后3年对在国内增加设备投资和给员工加薪的企业,将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大企业加薪超过3%、中小企业加薪超过1.5%,加薪额的15%即从税额中扣除。此外,增加员工教育等人才投资的企业,只要投资额达到近2年平均额的1.2倍,增加部分的20%从税额中扣除。如果投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产业技术,其投资额的3%也从税额中扣除。这样,日本企业的实际税率将降至25%以下。为刺激消费,将降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所得税负担,以期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作为中长期计划,2019年消费税增至10%以后,将逐步实现幼儿教育免费和大学等高等教育无偿化,加大人才培养投资。
根据2017年9月底俄罗斯央行公布的《2018年及20192020年国家统一货币政策主要方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俄罗斯央行将继续把消费者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由于2017年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控制,全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5%,俄罗斯央行之后将不断下调关键利率,减轻企业贷款压力。同时,俄罗斯央行将继续提高俄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当前,韩国国内一直在紧盯美联储货币政策,防止美联储加息造成韩国国内资金外流。所以,韩国央行主动出击,于2017年12月份加息,提前着手应对美联储加息,谋求将美联储加息给韩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认为,预计2018年,韩国仍将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2018年内再加息2次至3次的可能性较大。
新加坡自2016年4月份以来一直维持新元零升值的货币政策。鉴于近期新加坡经济表现好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加坡金管局于2017年10月份再度宣布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波动范围不变,继续维持新元零升值的货币政策。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金管局在此次货币政策声明中对一些关键词作了修改。在以往的货币政策声明中,新加坡金管局提到中立政策立场在较长时间内是适宜的,但此次声明中较长时间被去掉。分析认为,此举预示新加坡金管局正在逐渐改变政策基调,预计2018年4月份或10月份货币政策调控窗口再度开启时货币政策将趋紧。
(综合经济日报驻外记者 高伟东 陈 博 谢 飞 李鸿涛 蒋华栋 苏海河 赖 毅 白云飞 刘 威报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