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走进__世界记录最高沙峰巴丹吉林

“纵横四十年 激荡新贵州”系列访谈 | 茶叶大发展 见证改革开放路

“纵横四十年 激荡新贵州”系列访谈 | 茶叶大发展 见证改革开放路 

 贵州综合广播


















 
 2018.10.18202001201d1.png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亘古未有的40年,是彪炳千古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造福本国人民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人间奇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特别策划

“纵横四十年 激荡新贵州”系列访谈

每周四中午11:05播出

收听方式:


▶ 广播: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4.6


▶ 官方微信:贵州综合广播


▶ APP:阿基米德、蜻蜓、喜马拉雅


本期节目主题:《茶叶大发展  见证改革开放路》

改革开放前在湄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顿顿红薯包谷饭......一年大田不收成,大田变成放牛山”。

40年后的今天, 人们口中还是有一句顺口溜:“家家户户通柏油路,家家户户新农村小康新居,户户有小车......”。

节目嘉宾——“手筑黑茶”传承人赵双宁在节目中说起了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几句顺口溜勾勒出了家乡面貌,也呈现出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变化。

 

d2.png

茶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微观的中国历史一角,40年前,改革开放春雷响彻贵州,浪潮席卷贵州茶园茶山,茶业从粗放到集约逆转,系列茶政策、茶产业链、茶节庆活动打造茶业引擎,茶业成为贵州发展的五张名片之一。茶叶大发展  见证改革开放路
来自贵州综合广播

赵双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潭手筑黑茶”传承人、湄江印象茶业公司掌门人 

d3.png

他曾事一名银行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去到了让无数人羡慕的银行工作。

1993年,他辞去了待遇优质的银行工作。师从于湄潭县核桃坝村老茶人何殿伦,专门学习黑茶传统制作工艺。

从2005年一直从事茶文化研究,对“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有深入研究。

在从事茶研究的这些日子里,赵双宁遭到过家人的反对,经历过一穷二白的穷苦日子,村里还人说:“种茶叶没有种大米好,还不能吃饱”,但他依旧选择坚持。

坚持终有回报,湄江印象茶业公司于2013年被评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d4.png

2015年,“湄潭手筑黑茶”成为了县级、市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如今,湄江印象黑茶获得贵州省文化厅促进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一”工程的“特色文化产品”。对贵州茶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

d5.png

湄江印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是湄潭县茶产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如今茶旅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c5.png

(俄罗斯专家团队来到贵州考察“湄潭手筑黑茶”)

“品一口回味清茗,闻一缕清淡茶香。”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给予了茶树优质的生长环境,而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则使每一片茶叶都成为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宝藏,湄潭的茶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茶业的发展。


d7.png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在绿水青山间,茶产业不仅成为了湄潭脱贫致富的法宝,更变成了湄潭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茶叶到茶业的蝶变,这是湄潭改革开放全景的生动绿色注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