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福州一间小学通过云教学平台辅助学生上数学课 资料图片
孩子是国家未来,教育是孩子未来,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经济活力、平衡社会发展,教育投资必不可缺。十八大以来,中央教育投入总量续升,去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5年增长7.57%,以去年全国GDP逾74万亿元计,占比逾5.3%,与发达国家看齐。与2012年总投入2.8万亿元相比,增幅接近40%。在总量未能反映的质量与公平性方面,中央同样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四成。从港人升学北望神州趋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益保障加强,以至外来户入读公校支援充裕,这些重大变化体现的,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教育公平与高质双线并行的坚持与追求。
北望神州 港生攻读深职院
图:深职院医护学院课堂上,老师讲解和演示妇女生产过程/新时社报记者李昌鸿摄
【记者李昌鸿】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深职院一年学费仅8000元人民币!现就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深职院)护理专业大三的港生黄宝怡,忆述当年毅然北上进修的心路历程,流露出其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欢欣与期盼之情。
在港攻读护理专业一年学费是十几万港元,黄宝怡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不再将升学范围局限于香港,北望神州寻觅更切合自身需要的学院。黄宝怡经一番研究,发现深职院非但学费便宜得多,而且学习环境良好,许多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最终决定报读深职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学习护理专业,于2015年入学。
结合实战事半功倍
深职院1993年创建,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72个,在校生23977人,是内地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该校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深职院师资优良,教员讲课耐心认真,黄宝怡自感当日选择入读深职院绝对正确,并深信在深职院研修绝不会比在港升学输蚀。深职院经常举行技能比赛,将课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安排她和同学们到医疗机构实习,让前线人员给他们手把手地教获取实战经验。
自2015年以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教育支出1007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1%。多年来深圳市大力发展教育,为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和深职院等进行大量投入,让院校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把营运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为港生另一升学出路。
深职院每年在香港招生,其大量热门专业如印刷、会计、日语、护理等吸引许多香港学生报读。目前,深职院有130多位港澳生,九成多来自香港。许多港生毕业时已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加深对内地认识和了解,对未来于内地发展事业裨益莫大。
子女入读公校 外来户释重负
图:小唐和儿女在出租屋内合影 新时社报记者卢静怡摄
【记者卢静怡】教育公平就是不要拼爹妈拼出生,让孩子们有机会平等地入学拼实力。在广州一所出租屋内,来自肇庆怀集的阿文夫妇笑着说。他们来广州打工四年多,现育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挤在出租屋一房一厅,小房间显得有点局促。衣柜上贴着三年级女儿画的蜡笔画,纸上一家人手牵手笑着走路,温馨之感跃然而出。
大女儿在当地公立学校读书,小儿子今年三岁,还读幼儿园。妻子小唐告诉记者,孩子在老家出生后一直带到广州一起生活。孩子留在父母身边总归比较好。她说,作为外来工,在女儿够年龄入学时曾非常头疼,担心公办学校拒收学生。孩子们户籍不在广州,按积分入学标准,自己和老公也没有买房、工厂社保缴纳时间短,担心孩子是否只能到学费较贵民办小学读书。
不过入学报名发现,原来带齐一般户口本等手续,也能让孩子入读公立的小学和初中,现在连高中也为外来户提供一定百分比的学额。小唐如释重负地说,现行教育制度在入学资格上,让自己一对儿女可平等地留在大城市读书求学。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内地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有所提高。目前,全国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98万所,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6年达93.4%,比2012年的91.8%更上层楼。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7万所,其中,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与2012年3325万人相比增加11.25%。
9月份,内地中小学生迎来开学季,校园内热闹起来,孩子们三三两两步入校门,背后都是父母殷切厚望的眼睛。小唐也为孩子学前准备忙碌一番,望着墙上贴满的大小奖状。小唐宽慰说:孩子读书不错,希望他们以后能比我们更好的在大城市立足。
能在这里上学多么幸福啊!
图: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致力为学生营造适切发展环境/记者冯雷摄
【记者冯雷】又是一年开学季,经过一周军训,来自河南省通许县的陶映希如愿进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相当于香港中一)就读,在校仅十馀天学习,他就领悟到每天都很充实、也很开心,付出就有收获。
陶映希爸爸在郑州开设一间小公司,之前就读县城育英小学。他说:我现在能到这么漂亮的学校上学很是兴奋。这所欧式建筑风格的实验中学,拥有学术报告厅、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功能教室,还有计算机教室、录制播教室和人工物料体育场地等,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陶映希说,读小六时爸妈带他出去玩,路过该校看到这么漂亮的教学楼和操场就想:能在这里上学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啊!如今他愿望成真,成为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结识了5位很铁的朋友。
同样就读该校七年级的臧慧来自河南省平舆县,爱好是弹钢琴,当她知道学校有钢琴社团时非常激动,说:我终于可以继续培养我的兴趣爱好了。
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益
随着内地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如何让诸如陶映希和臧慧等众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人口大省河南要求各县(市、区)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应入尽入。万丈高楼从地起,打稳基础教育根基,才能打开入读更高水平学府的大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42.7%,比2012年增长12.7%,反映中国教育水平趋向高质。
推动教育公平 人人皆可出彩
(记者 郑曼玲)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古今中外,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曾激励着无数贫寒子弟发奋苦读,教育也一直被视为人们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发展活力的主要来源。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走了一条效率优先的道路,地方政府热衷追求教育GDP,造成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越来越大,在教育公平方面留下诸多历史欠帐。农村教育、城市择校、异地高考、随迁子女教育等矛盾交织的老大难问题,一再触及人们神经。结果是底层家庭的子女往往付出数倍努力,尝尽生活之艰辛,也难以享受到均衡教育资源,无法依靠教育改变自己命运。教育公平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有切身感受的痛点。它就像社会公平测温计,既考量文明社会核心价值,更承载促进社会发展现实担当。
五年来,在中央治国理政总体布局中,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突显,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各级政府打出组合拳,补齐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编织教育公平的保障网络,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教育画卷渐次展开。
2016年6月,备受各界关注的新修订的《教育法》正式施行,首次将教育公平写入其中。从此,教育公平转化为一种法律要求,落实为国家责任。
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推进惠及全民公平教育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考验主政者决心和韧劲。
期待未来中央及各级政府能进一步履行法定权责,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也能尽到相应义务,共同形成促进教育公平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从制度层面上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